[發明專利]一種具有優異光催化性能的缺陷BiOI-BiOBr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600477.8 | 申請日: | 201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96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兆燕;楊弘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瀧膜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7/06 | 分類號: | B01J27/06;C02F1/30;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諾創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謝新萍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州市武***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優異 光催化 性能 缺陷 bioi biobr 復合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光催化和材料化學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具有優異光催化性能的缺陷BiOI?BiOBr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以硝酸鉍、碘化鉀及溴化鈉為原料,乙二醇為溶劑,采用水熱?焙燒法制備具有缺陷空位的BiOI?BiOBr復合光催化劑。本發明工藝簡單,制備條件寬松,不污染環境,能耗低;以含有較高濃度的苯胺(50mg/L)模擬有機廢水,評價制備所得的缺陷BiOI?BiOBr復合材料,實驗結果表明,該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可見光催化活性較高,能快速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苯胺,在處理工業廢水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催化和材料化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優異光催化性能的缺陷BiOI-BiOBr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何有效地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其中,光催化技術所表現出的強氧化性、有機污染物礦化完全、成本低、高效、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使其廣泛地應用于有機、重金屬廢水處理等諸多方面。眾所周知,半導體光催化劑在光照射下會產生光生電子-空穴對,空穴具有強氧化性,可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但目前的大多數光催化劑存在只能被紫外光激發、降解效果弱等問題,因而制備一種具有高可見光響應的光催化劑十分必要。
近期研究表明,鉍氧鹵類化合物BiOX(X=Cl,Br,I)的光譜響應可以實現從紫外到可見光的調控,并且具有較高的電子-空穴對分離效率,因而顯現出較強的可見光催化活性。但是,由于BiOX類化合物固有能帶結構的限制,使得單一的BiOX材料可見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受限,從而極大地抑制了該類光催化材料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因此,在主體光催化劑中加入共催化劑,合成由兩種BiOX類半導體材料構成的表面異質相結,由于該表面異質相結間的能級差異可以形成電勢差,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光生電子(e-)和空穴(h+)的分離,進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但是該類材料產生的光生電子(e-)和空穴(h+)的分離效率不高,限制了其在實際應用中對有機物的光催化性能。
發明內容
基于單一的BiOX材料由于受到其寬帶隙的限制,可見光催化活性較低。復合的BiOX材料產生的光生電子(e-)和空穴(h+)的分離效率不高,限制了其在實際應用中對有機物的光催化性能。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水熱-焙燒法制備具有缺陷空位的BiOI-BiOBr復合光催化劑,該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所獲得的復合光催化材料具有優異的處理有毒有機廢水的性能,工業應用前景良好。
本發明提供的缺陷BiOI-BiOBr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分別將Bi(NO3)3·5H2O用乙二醇溶解,KI用乙二醇溶解,機械攪拌后,將上述二者溶液混合,再次避光機械攪拌1h后,得溶液①。
(2)分別將Bi(NO3)3·5H2O用乙二醇溶解,NaBr用乙二醇溶解,機械攪拌后,將上述二者溶液混合,再次避光機械攪拌1h,得溶液②。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溶液①、溶液②混合,避光機械攪拌1h后,轉入高壓反應釜,160℃水熱晶化12h;
(4)將步驟(3)所得產物冷卻至室溫,抽濾,無水乙醇洗滌2-3遍,80℃干燥,研磨,即得BiOI-BiOBr樣品;
(5)將步驟(4)所得BiOI-BiOBr樣品放入馬弗爐中,于空氣氛圍中焙燒4h,即得缺陷BiOI-BiOBr復合材料。
本發明方法先制備兩種均相溶液①、②,然后再將這兩種均相溶液混合,將會有利于復合材料的晶粒分散均勻,減少晶粒間團聚情況的出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瀧膜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瀧膜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004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