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聯網系統架構及數據通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96567.4 | 申請日: | 201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900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農章玲;耿哲;朱民;宋冀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38 | 分類號: | H04W4/38;H04W12/06;H04L29/0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楊凌波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網 系統 架構 數據通信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聯網系統架構及數據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物聯網系統架構包括云服務平臺、本地設備以及數據采集系統,所述方法包括:云服務平臺從數據采集系統接收并存儲采集的數據;所述云服務平臺接收由本地設備中的智能終端發送的身份認證請求;所述云服務平臺根據所述身份認證請求對所述智能終端進行驗證,在驗證成功后,與所述智能終端建立通信連接;所述云服務平臺將接收的所述采集的數據與預存的標準數據進行比對,以確定所述采集的數據是否發生異常,在所述采集的數據發生異常時,所述云服務平臺將異常的數據發送至與其建立通信的智能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物聯網系統架構及數據通信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早期的人工監測已經基本被淘汰,傳統的做法就是派人到各個監測區域手持檢測設備進行監測,并將獲取的數據錄入到相關的系統,這種監測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而且用戶不能夠實時獲取到所需的數據。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大范圍區域內的無線監測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手段。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大量無線傳感器節點以自組織模式構成的網絡,它具有傳感器節點密度高、網絡拓撲變化頻繁以及節點功率、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能力有限等特點,使得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環境監測軍事、醫療健康、家庭智能監控和其他商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因傳感器節點的能量有限,依然存在較多的缺陷。
物聯網(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它具有基于標準和互操作通信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虛擬的“物”具有身份標識、物理屬性、虛擬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與信息網絡無縫整合。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有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傳感網、M2M、兩化融合等。物聯網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Sensor Network)節點、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移動手機、PDA、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物聯網的應用相當廣泛。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物聯網系統架構及數據通信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物聯網系統架構,包括:
云服務平臺、本地設備以及數據采集系統,其中:
所述云服務平臺與所述本地設備以及數據采集系統進行數據通信;
所述本地設備中包括至少一個智能終端,各個所述智能終端之間通過Zigbee或者Wifi進行組網和通信;
其中,所述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多個負責采集數據的傳感器節點和負責匯聚各傳感器節點采集的數據的匯聚節點,所述云服務平臺與所述匯聚節點進行數據通信;傳感器節點根據到匯聚節點的距離選擇直接通信或者間接通信的模式與所述匯聚節點通信,所述直接通信為傳感器節點直接將采集的數據發送至所述匯聚節點,所述間接通信為傳感器節點將采集的數據發送至下一跳節點,以由下一跳節點轉發所述采集的數據,直至該采集的數據發送至匯聚節點。
其中,所述智能終端包括安卓設備、iOS設備、個人計算機、嵌入式板卡以及頁面客戶端中的至少一種。
在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云服務平臺包括采用mysql的數據存儲服務器和數據傳輸服務器。
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應用如上所述的物聯網系統架構的一種數據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
云服務平臺從數據采集系統接收并存儲采集的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965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