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竹制二胡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95791.1 | 申請日: | 201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37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姚連書;陳慶;張翔;何敏;任盈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新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G10D3/00;G10D3/02;G10D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權 |
| 地址: | 564707 貴州省遵義***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共鳴管 琴桿 琴筒 二胡 散音孔 左端 琴皮 長度方向設置 竹材 水平設置 長條狀 端開口 緊配合 開孔 內壁 千金 琴頭 琴托 琴弦 琴軸 發音 柔和 開口 穿過 共鳴 封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制二胡,包括琴筒、琴桿、琴托、琴皮、琴軸、琴頭、琴弦和千金線,琴筒右端端部由琴皮蒙制,左端開口,琴桿設置在琴筒右端上,琴筒內水平設置有管狀共鳴管,共鳴管四周均與琴筒內壁成間隙,共鳴管上下壁對應琴桿處開孔,琴桿從共鳴管上下壁的孔中穿過,琴桿與共鳴管緊配合,共鳴管左端封閉,右端開口,共鳴管左端上下壁分別設置有散音孔,上下壁的散音孔相對,散音孔為長條狀且沿共鳴管長度方向設置,二胡由竹材制成;該二胡的琴聲非常柔和、圓潤,共鳴強,發音宏亮,傳遠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樂器,特別涉及一種竹制二胡。
背景技術
二胡是中國著名的拉弦樂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紀的中國唐代,當時主要流行在中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發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戲曲的伴奏樂器。二胡構造簡單,一根細細的木制琴桿,長約80厘米,琴桿上有兩根琴弦,琴桿下裝有茶杯形狀的琴筒,還有一把馬尾做的琴弓。琴師演奏二胡時采取坐姿,左手持琴,右手持弓,而現有的二胡由于只有琴筒共鳴,琴聲還不是很柔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竹制二胡,琴聲非常柔和、圓潤,共鳴強,發音宏亮,傳遠效果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竹制二胡,包括琴筒、琴桿、琴托、琴皮、琴軸、琴頭、琴弦和千金線,琴筒右端端部由琴皮蒙制,左端開口,琴桿設置在琴筒右端上,所述琴筒內水平設置有管狀共鳴管,所述共鳴管四周均與琴筒內壁成間隙,所述共鳴管上下壁對應琴桿處開孔,所述琴桿從共鳴管上下壁的孔中穿過,所述琴桿與共鳴管緊配合,所述共鳴管左端封閉,右端開口,所述共鳴管左端上下壁分別設置有散音孔,上下壁的散音孔相對,所述散音孔為長條狀且沿共鳴管長度方向設置,所述二胡由竹材制成。
進一步,所述琴筒總長為146mm,所述共鳴管總長為120mm,所述共鳴管右端與琴筒右端距離為10mm,所述琴筒內徑為88mm,所述共鳴管內徑為33mm,所述共鳴管軸線與琴筒軸線相重合。
更進一步,所述共鳴管由竹筒制成。
再進一步,所述琴托右端由封板封閉,所述封板為倒梯形,在封板頂部設置有三角形板,所述琴弦底端固定在三角形板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竹制二胡,通過在琴筒內設置共鳴管,共鳴管對應琴皮端開口,背離琴皮端封閉,并在共鳴管上設置散音孔,使得琴皮上的音量經過共鳴管及琴筒的同時共鳴作用,最終發出的聲音非常柔和、純凈、靈敏、圓潤,共鳴強,發音宏亮,音色美,傳遠效果好。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共鳴管與琴筒、琴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新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未經貴州新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957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琴弦陣列布局機構
- 下一篇:自適應式轉盤轉調揚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