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93804.1 | 申請日: | 201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23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黃甦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64/00 | 分類號: | H04W64/00;H04W5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馮艷蓮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方法 裝置 | ||
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用于降低終端在進行相位補償時的復雜度。在該方法中,網絡設備首先生成第一信息,通過該第一信息向定位系統中的至少一個終端指示該定位系統中的至少兩個小區中每個小區所在的小區組的信息,然后,將該第一信息發送給每個終端。當該終端接收該第一信息后,若該終端要進行定位測量,則可以根據該第一信息,確定在第一信息所指示的小區組內小區發送的參考信號到達該終端的符號邊界是同步的。由于終端接收到的該多個小區的多個參考信號的符號邊界是同步的,從而終端可以針對該一個小區組進行一次相位補償即可,從而可以減少終端進行相位補償的次數,可以降低終端在進行相位補償時的復雜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中,提出了基于定位參考信號(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的觀察到達時間差(observed time differenceof arrival,OTDOA)定位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基站配置多個小區一起向終端發送PRS,終端從該多個小區中選擇一個小區作為輔助信息參考小區,其他小區作為輔助信息鄰區,在終端收到每個小區發送的PRS之后,則計算每個輔助信息鄰區的PRS相對于輔助信息參考小區的PRS的參考信號時間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RSTD),并將一部分輔助信息鄰區的RSTD等信息報告給增強型服務移動定位中心(evolved serving mobilelocation center,E-SMLC),由E-SMLC利用預先存儲的各小區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終端上報的RSTD等信息計算出終端的位置。
通常來講,基站在發送PRS時,會把發送頻點和接收頻點設置在發送信號和接收信號所在的載波帶寬的中心,也就是說,將PRS的發送頻點設置在通信系統的載波帶寬的中心,將PRS的接收頻點設置在終端的載波帶寬的中心。而在下一代通信系統,例如,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or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或者,也可以稱為新空口(new radio,NR)系統中,通信系統支持更大的載波帶寬,例如,NR系統的載波帶寬最大可為400MHz,而終端的業務需求不需要這么大的載波帶寬,例如,只需要100MHz,從而終端只需要工作在NR系統的載波帶寬中的部分帶寬(bandwidth part,BWP)上。
BWP的使用會導致LTE和5G系統的相位補償存在很大差異,是5G定位系統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用于降低終端在進行相位補償時的復雜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可以應用于包括至少一個終端,至少一個網絡設備,以及至少兩個小區的定位系統中,在該方法中,網絡設備首先生成第一信息,通過該第一信息向定位系統中的至少一個終端指示該定位系統中的至少兩個小區中每個小區所在的小區組的信息,然后,將該第一信息發送給每個終端。
通過該小區組的信息,可以指示該每個終端,在一個小區組內的小區發送的參考信號到達該終端的符號邊界是同步的,或者可以理解為,在一個小區組內的任意兩個小區發送的參考信號的符號邊界到達該終端時的時域位置之間的差值小于閾值。
以其中一個終端為例,當該終端接收該第一信息后,若該終端要進行定位測量,則可以根據該第一信息,確定在第一信息所指示的小區組內小區發送的參考信號到達該終端的符號邊界是同步的。由于終端接收到的該多個小區的多個參考信號的符號邊界是同步的,從而終端可以針對該一個小區組進行一次相位補償即可,從而可以減少終端進行相位補償的次數,可以降低終端在進行相位補償時的復雜度。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若該至少兩個小區包括一個輔助信息參考小區和至少一個輔助信息鄰區,則該第一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該輔助信息參考小區所在的小區組的標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938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光裝置
- 下一篇:一種智能電力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