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乙炔二聚反應器連續補加催化劑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93166.3 | 申請日: | 201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73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向偉;陳耘;文國禮;鄒澤平;江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霍家長化合成橡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00 | 分類號: | B01J19/00;C07C2/38;C07C11/3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04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炔 反應器 連續 催化劑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橡膠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乙炔二聚反應器連續補加催化劑方法,需要打開反應塔上接管時,在上接管閥門處加熱,使催化劑晶體消融。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以解決添加催化劑過程中需要停車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橡膠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乙炔二聚反應器連續補加催化劑方法。
背景技術
氯丁橡膠,又名氯丁二烯橡膠,以氯丁二烯(即2-氯-1,3-丁二烯)為主要原料,通過均聚或少量其它單體共聚而成的。
在國內,氯丁橡膠生產工藝主要為乙炔法,乙炔法包括乙炔發生、乙烯基乙炔合成和氯丁二烯合成等工序。乙烯基乙炔合成過程也被稱為乙炔二聚反應,乙炔二聚的反應在裝有催化劑的反應器中進行,長時間反應后,反應器的上接管進口閥門容易被結晶的催化劑堵塞,導致難以打開,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鐵撬棍將閥門打通,才能打開上接管。因此,在反應過程中需要調整生產產量時,即需要向反應器內添加催化劑時,就需要停車將上接管打開,否則在反應過程中撬開閥門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而每次停車,都需要停車至少4小時,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且重新開車后,由于乙炔氣體的突然通入,反應塔的前后壓力不平衡,若是存在操作失誤,液體催化劑會被乙炔氣體大量夾帶從反應塔頂部溢出,造成催化劑損失且容易帶來安全風險。而且由于乙炔二聚反應的單程轉化率不高,需要經過后續的吸收和解析等工藝流程后,在上述過程中,物流需要累積大概一個小時左右,才能產生最終的產品。因此,停車后再重新開車,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且對催化劑消耗量較高,經濟損失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乙炔二聚反應器連續補加催化劑方法,以解決傳統方法添加催化劑時需要停車以至于帶來較大經濟損失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
一種乙炔二聚反應器連續加催化劑方法,需要補加催化劑時,在上接管閥門處加熱,使催化劑晶體消融,打開上接管,將催化劑通過上接管補加入反應器內。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加熱使得在閥門處堵塞的結晶催化劑消融,方便打開閥門。相比現有技術直接使用鐵撬棍打通,這種方式在打通時會對反應器造成振動沖擊,在開車過程中,乙炔氣體持續通入到反應器中,而乙炔氣體受到振動容易發生爆炸危險,因此在開車時打通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必須要進行停車,但停車時產生的損失較大。
本方案中采用加熱使得催化劑消融,不會對乙炔氣體產生影響,且在開車過程中,反應器內的壓強大于反應器外的壓強,在閥門打開的短時間內,外界空氣不會進入反應器內影響反應的進行。采用本申請的方法,降低了安全風險,可以在不停車時連續補加催化劑,減少經濟損失。
進一步,在補加催化劑前,計算反應器內剩余催化劑的量以及需要向反應器內補加的催化劑量,在補加催化劑后,再次計算反應器內的催化劑量,復核補加催化劑量。
有益效果:通過計算,可以確保補加催化劑的劑量準確,有據可依,避免重復操作和盲目加料造成的浪費。
進一步,加熱使用蒸汽管,加熱時,使得蒸汽管的管口對準閥門。
有益效果:由于上接管為襯里管道,導熱性較差,單純加熱使得催化劑消融,所需時間較長。使用蒸汽管通入蒸汽,蒸汽可以進入上接管內,直接對準閥門進行加熱,加熱效果較好。
進一步,結晶的催化劑消融后,收集消融的催化劑,將收集到的催化劑放入催化劑貯槽內重新利用。
有益效果:相比現有技術中通過鐵撬棍打通閥門,結晶的催化劑受到鐵撬棍的力度破碎四濺,難以收集,且濺到地面上的催化劑容易受到污染,難以再次利用。本工藝中,催化劑消融后,可以直接放入催化劑貯槽內進行再次利用,對催化劑進行重新利用,減少催化劑的浪費,節約成本。
進一步,蒸汽管的管徑范圍為DN4-DN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霍家長化合成橡膠有限公司,未經山西霍家長化合成橡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931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