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共享接入檢測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87785.1 | 申請日: | 201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8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翟世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思普崚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標識信息 網絡訪問請求 終端設備 共享接入檢測 存儲 終端 預設時間段 傳輸過程 檢測誤差 攜帶 檢測 申請 發送 共享 統計 | ||
本申請提供一種共享接入檢測方法及裝置,所述方法包括:檢測終端獲取終端設備發送的網絡訪問請求;根據網絡訪問請求中攜帶的用戶標識信息,修改本地存儲中存儲的用戶標識信息;然后統計預設時間段內用戶標識信息的數量,該數量即為共享接入的終端設備的數量。網絡訪問請求中攜帶的用戶標識信息不會在傳輸過程中被修改,使得檢測終端能夠正確識別出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因此,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申請提供的方法檢測誤差較小。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網絡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共享接入檢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共享接入是指多臺終端設備通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或者HTTP代理的方式,共享一個外網IP進行上網的行為。在NAT方式下共享接入時,需要應用NAT設備,NAT設備能夠完成網絡地址轉換的功能,該NAT設備擁有一個外網IP地址,通過NAT設備實現共享接入的各個終端設備擁有各自的IP地址,各個終端設備所在的網絡域為內網,而各個終端設備通過NAT設備訪問的服務器位于外網。當終端設備需要訪問外網服務器時,NAT設備將終端設備的IP地址轉換為外網IP地址。
采用共享接入的方式進行上網時,各個內網中接入的終端設備的數量存在差異,使得各個內網在相同時長內對寬帶資源的消耗不同,寬帶資源消耗大的內網應該承擔更多的費用。但是,現有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主要采用時長計費,而非流量計費的方式,導致運營商的利益受損,因此,需要對NAT設備后共享接入的終端設備的數量進行檢測。
現有共享接入檢測方法主要有Http報文分析方法,該方法首先獲取Http get或post報文中的User-Agent字段,然后通過User-Agent字段解析出終端設備的操作系統版本和瀏覽器版本,根據操作系統版本和瀏覽器版本的數量來確定終端設備的數量。
然而,發明人在本申請的研究過程中發現,User-Agent字段是可以修改的,也就是說,User-Agent字段攜帶的信息可以被任意修改,導致根據User-Agent字段確定的終端設備的數量誤差較大。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共享接入檢測方法及裝置,以解決現有共享接入檢測的方法誤差較大的問題。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共享接入檢測方法,應用于檢測終端,所述檢測終端與終端設備相連接,并且所述檢測終端與所述終端設備通過共享接入技術訪問的服務器相連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檢測終端獲取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網絡訪問請求;
所述檢測終端查看所述網絡訪問請求中是否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
若所述網絡訪問請求中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所述檢測終端將所述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作為目標標識信息,查看本地存儲中是否包含與所述目標標識信息指示同一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
若本地存儲中不包含與所述目標標識信息指示同一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所述檢測終端將所述目標標識信息添加至本地存儲中,并將獲取到所述目標標識信息時的時刻作為所述目標標識信息的記錄時間;
若本地存儲中包含與所述目標標識信息指示同一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所述檢測終端將本地存儲中的所述目標標識信息的記錄時間更新為獲取到所述目標標識信息的時刻;
所述檢測終端統計預設時間段內本地存儲中存儲的目標標識信息的數量,將所述目標標識信息的數量作為所述終端設備的數量,其中,所述目標標識信息的記錄時間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時間段。
可選的,在所述網絡訪問請求中沒有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信息的情況下,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檢測終端向所述終端設備返回回應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思普崚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思普崚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877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