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胃內定位釋藥微丸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86368.5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320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史彥斌;陳娜娜;劉映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52 | 分類號: | A61K9/52;A61K31/122;A61K31/337;A61K31/365;A61K47/36;A61K47/38;A61K4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000 甘肅省蘭***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定位 釋藥微丸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胃內定位釋藥微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制備膠束混懸液:將模板分子、普朗尼克F127和吐溫80溶于無水乙醇,減壓除去溶劑后,用殼聚糖HCl溶液復懸,冷凍干燥得膠束,將冷凍干燥膠束加入到HCl溶液中,使膠束充分分散,得到膠束混懸液;所述模板分子為在胃腸道中難溶性藥物或在小腸特定部位具有選擇性吸收的藥物;
(2)制備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將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HCl溶液中,充分分散得到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
(3)離子交聯法:將步驟(2)制備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和步驟(1)制備的膠束混懸液混合,得到混合混懸液,加入碳酸氫鈉攪拌一段時間,然后將上述混合混懸液緩慢滴入氯化鋁水溶液,形成多孔微丸,過濾洗滌后,低溫烘干,得到胃內定位釋藥微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模板分子、普朗尼克F127和吐溫80的用量比為:1.5:100-140:2-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復懸是采用超聲10-20min進行復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的濃度為1%-2%,所述百分比的單位為g/m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和膠束混懸液的體積比為5:1-1: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羧甲基纖維素鈉混懸液和膠束混懸液的體積比為5: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碳酸氫鈉的加入量為混合混懸液的10mg/ml。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低溫烘干為在25℃下緩慢烘干。
9.一種胃內定位釋藥微丸,其是應用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大學,未經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8636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