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83200.9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67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馬曉飛;張麗;袁鵬;張志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和縣三寶通達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0/10 | 分類號: | D06M10/10;D06M10/02;D06L4/13;D06L4/12;D06L1/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吳棟杰 |
| 地址: | 2366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纖維素纖維 前處理 生物酶 生物處理 淀粉酶 預處理 紡織技術領域 理化性能指標 超聲波環境 堿性果膠酶 傳統工藝 環境友好 耐磨性能 能耗降低 水洗處理 作用條件 漂白 烘干 白度 酶液 退漿 損傷 保證 | ||
1.一種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預處理:在室溫下將待處理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投入預處理溶液中,開啟攪拌裝置攪拌,使預處理溶液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55~90℃,保溫60~90min,然后將溶液排干;
步驟2,生物處理:控制溫度為30~40℃,將堿性果膠酶、淀粉酶混合后加入增加酶處理活性的助劑,得到酶溶液,將該酶溶液置于裝置中;開啟攪拌裝置攪拌,升溫至50~65℃,控制溶液的pH值為7.0~8.0,在超聲波作用環境下使酶溶液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合均勻,保持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液面以下,保溫60~80min;滅酶時,調節處理液pH到12.0,升高溫度至85~90℃,保溫15~20min,然后將溶液排干;
步驟3,漂白處理:將漂白溶液置于裝置中;開啟攪拌裝置攪拌,在75~80℃條件下使漂白溶液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合均勻,保持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液面以下,保溫30~60min,控制溶液的pH值為7.0~8.5,然后升溫,在90~100℃下再用飽和蒸汽汽蒸0.5~1h,然后將溶液排干;
步驟4,水洗處理:將去離子水導入至裝置中,對再生纖維素纖維進行梯度降溫水洗;
步驟5,烘干:在80~95℃環境下,烘干處理10~45mi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預處理溶液為去離子水,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在室溫下將待處理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投入預處理溶液中,加入氨水調節預處理溶液的pH值為7.0~8.0,開啟攪拌裝置攪拌,使預處理溶液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55~65℃,保溫30~45min;然后將裝置中的溶液升溫至65~90℃,保持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液面以下,繼續保溫30~45min,然后將溶液排干;對再生纖維素纖維進行梯度降溫水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堿性果膠酶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0~1.5%,淀粉酶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5~3%,增加酶處理活性的助劑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0.3~0.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所述的增加酶處理活性的助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超聲波的處理功率為5~10KW。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漂白溶液的組成包括雙氧水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3.0~5.0%,無水硅酸鈉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1.0~2.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0.1~0.3%,脂肪酸單乙醇酰胺硫酸酯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0.1~0.2%、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相對于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比為0.12~0.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水洗處理包括以下步驟:將去離子水通入裝置中,保持再生纖維素纖維置于液面以下,控制溫度為80~90℃,水洗5~10min,再將水排出;向裝置中通入新的去離子水,控制溫度為50~60℃,水洗10~12min,再將水排出;繼續向裝置中通入新的去離子水,控制溫度為30~40℃,水洗5~10min,再將水排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酶前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纖維素纖維為粘膠纖維、醋酸纖維和銅銨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和縣三寶通達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太和縣三寶通達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83200.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易染色對位芳綸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防蚊針織面料的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