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82806.0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63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雷衛寧;彭勇;張文杰;李小平;王澤;王洪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22C30/02 | 分類號: | C22C30/02;C22C1/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陳麗萍 |
| 地址: | 21300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熵合金 非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 機械合金化 制備 合金材料 合金粉末 燒結 多元素 原子比 固溶 配置 合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高熵合金技術領域,為了解決高熵合金強度弱的問題,該高熵合金材料包括Fe、Co、Ni、Mn、Cu五種金屬元素和B、C兩種非金屬元素;其中,金屬元素Fe、Co、Ni、Mn、Cu按原子比1:1:1:1:1配置,非金屬元素B和C占整個合金材料總質量的0.3%~0.5%配置合金粉末。本發明通過將五種金屬元素和兩種非金屬元素機械合金化,使多元素的相互固溶形成成分均勻的合金,先機械合金化和后燒結的方式制得的Fe?Co?Ni?Mn?Cu?B?C高熵合金具有較高的塑性和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高熵合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高熵合金”的概念由臺灣學者葉均蔚與1995年提出,主要用于工具、刀具、磨具、馬達的磁芯、油壓氣壓桿、高頻變壓器及高溫的耐熱材料和微機電材料等。高熵合金含有多種主要元素,其中每種主元素都含有較高的摩爾分數,一般在5%到35%之間,研究發現合金中金屬元素種類越多,越易產生金屬間化合物,使合金性能變差,塑性和強度變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高熵合金塑性和強度弱的問題,而提供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包括Fe、Co、Ni、Mn、Cu五種金屬元素和B、C兩種非金屬元素;其中,金屬元素Fe、Co、Ni、Mn、Cu按原子比1:1:1:1:1配置,非金屬元素B和C占整個合金材料總質量的0.3%~0.5%配置合金粉末。
按重量份數計,該合金材料包括如下成分:
純Fe粉26份;
純Co粉27份;
純Ni粉28份;
純Mn粉25份;
純銅粉29份;
純B粉和純C粉各0.27份。
純Fe粉、純Co粉、純Ni粉、純Mn粉、純銅粉、純B粉和純C粉的單質粉末顆粒大小均為325目,粉末氧含量均低于0.1%,氮含量均低于0.05%。
一種Fe-Co-Ni-Mn-Cu-B-C高熵合金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配置合金粉末
將Fe、Co、Ni、Mn、Cu五種金屬元素和B、C兩種非金屬元素混合均勻;
步驟2:對合金粉末進行球磨初步機械合金化
將步驟1中配置好的合金粉末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機中進行初步機械合金化;
步驟3:燒結球磨后的合金粉末
將步驟2中球磨后的合金粉末放入高溫氣氛熔煉爐中進行燒結,制成Fe-Co-Ni-Mn-Cu-B-C高熵合金。
步驟1中,五種金屬元素Fe、Co、Ni、Mn、Cu的量按原子序數比1:1配置,兩種非金屬元素B和C的量占總量的0.3%~0.5%,所述七種單質粉末顆粒大小均為325目,所述單質粉末氧含量均低于0.1%,氮含量均低于0.05%。
步驟2中,每個行星式球磨機含有若干個球磨罐,在每個球磨罐中放入直徑大小為5~20mm,重量為1~3kg的不銹鋼球,每個球磨罐放入合金粉末的重量為200~500g,球磨時間為2~5h,球磨機轉速為200~500r/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理工學院,未經江蘇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828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