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欧椒把b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69710.0 | 申請日: | 2018-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14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蘇士斌;林洪山;伍蓉暉;張國平;李大飛;田中文;李宗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42 | 分類號: | H04W4/42;H04W4/44;H04W12/06;H04W76/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黃華蓮 |
| 地址: | 510725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多點 ???/a> 通信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欧椒?,包括位于無人船的第一終端將航行信息和/或??垦b卸信息發送至至少一處位于港口的第二終端;第二終端制定港口??坎次挥媱澓?或港口裝卸計劃和/或生成港口裝載需求信息;第一終端生成港口??坎次挥媱澊_認信息和/或港口裝卸計劃確認信息;第一終端制定港口需求裝載計劃;第二終端生成港口需求裝載計劃確認信息;無人船與多個港口進行信息通信,無人船與港口能夠及時獲取停靠計劃和裝卸計劃,及時相互反饋確認信息,提高無人船在港口的??垦b卸效率,無人船能及時獲取無人船未計劃??扛劭诘母劭谘b卸需求,整體提高無人船的智能航運效率。此外,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叛b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欧椒把b置。
背景技術
無人船運輸成為未來近海運輸途徑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解決我國近海的港口島嶼補給和工作平臺補給需求,降低貨物補給成本,同時提供貨物運輸補給的快速性和經濟性。
目前,多種補給方式均采用人員駕駛船舶進行貨物補給,成本較高,且船舶與港口、島嶼、島礁或者工作平臺之間缺少信息互動,不能及時獲取船舶的具體位置及運載貨物信息。例如,公布號為CN106896815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無人船自動停泊系統及方法”,其通過在船體上設有GPS收發裝置、無線通信裝置、電子羅盤、灰度攝像頭、控制器等,采用灰度攝像頭判斷無人船與回收平臺的相對位置,實現精準停泊;公布號為CN107065878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船舶自動靠泊系統”,包括測量子系統、自動控制子系統、船載執行機構、系統氣停裝置,實現船舶的自動靠泊。
上述專利公開的技術方案均未涉及到無人船與港口之間停靠以及貨物裝卸的通信方法,缺少信息互動,在多余的港口??坷速M很多時間,導致貨物裝卸效率降低,港口、島嶼、島礁或者工作平臺也不能夠預先做好船舶??亢臀镔Y補給實時計劃,無人船的整體航運效率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欧椒?,無人船與多個港口進行信息通信,且無人船能夠及時獲取停泊港口的裝卸需求,制定無人船和港口之間的裝卸計劃,相互反饋確認信息,提高無人船的多點??啃?。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人船多點??客ㄐ欧椒?,包括以下步驟:
位于無人船的第一終端將所述第一終端的航行信息和/或??垦b卸信息發送至至少一處位于港口的第二終端;
所述第二終端對所述航行信息和/或??垦b卸信息進行合規有效性驗證;
所述第二終端根據所述航行信息制定港口停靠泊位計劃和/或根據所述停靠裝卸信息制定港口裝卸計劃和/或生成港口裝載需求信息,并發送至所述第一終端;
若所述第一終端接收到所述港口??坎次挥媱澓?或所述港口裝卸計劃,生成港口停靠泊位計劃確認信息和/或港口裝卸計劃確認信息,并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若所述第一終端接收到所述港口裝載需求信息,根據所述港口裝載需求信息制定港口需求裝載計劃,并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所述第二終端生成港口需求裝載計劃確認信息,并發送至所述第一終端;
其中,所述航行信息包括所述無人船的通信地址信息和/或船舶參數和/或當前位置信息和/或運動狀態信息和/或預期到達信息;所述停靠裝卸信息包括無人船預定的??啃畔⒑?或裝卸信息和/或貨物類型數量信息。
作為優選方案,在所述第二終端對航行信息進行合規有效性驗證的步驟具體包括:
根據預存的白名單進行判斷當前所述通信地址信息是否在所述白名單內;
若所述通信地址信息在所述白名單內,則通過合規有效性驗證,并建立通信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697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