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屬屑壓塊機壓縮液壓缸控制回路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55700.1 | 申請日: | 2018-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79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彭健明;謝原湘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科立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1/028 | 分類號: | F15B11/028;B30B15/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楓 |
| 地址: | 528137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縮油缸 主供油管路 供油管路 油液 金屬屑壓塊機 壓縮液壓缸 回油管路 控制回路 油液輸送 無桿腔 桿腔 快速階段 前進過程 驅動壓力 差動 油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屑壓塊機壓縮液壓缸控制回路,包括用于向壓縮油缸的無桿腔輸送油液的主供油管路、用于將壓縮油缸的有桿腔內的油液輸送至壓縮油缸的無桿腔的副供油管路以及用于將壓縮油缸的有桿腔內的油液輸送至油箱的回油管路;壓縮油缸快速階段,啟動主供油管路及副供油管路,所述主供油管路及副供油管路內的油液同時推動壓縮油缸運動;壓縮油缸工進階段,啟動主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所述主供油管路內的油液單獨推動壓縮油缸運動。采用本發明,可以降低壓縮油缸差動前進過程的驅動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屬屑壓塊機壓縮液壓缸控制回路。
背景技術
高效金屬屑壓塊機是一種無需添加任何輔助原料的情況下,可將各種金屬在機加工工藝中所產生的各種金屬屑、顆粒、粉末等,壓制成塊的機械設備。
如圖1所示,壓縮液壓缸主要包括預壓筒1’、預壓模腔2’、壓縮模腔3’、凸模4’及活塞桿5’,為了保證壓塊機有較高的效率和產量,有以下兩個關鍵的設計:1、預壓筒1’和預壓模腔2’需設計得足夠大,以利于金屬屑能盡可能少障礙地填充到預壓模腔2’內,所以油缸行程比較長;2、壓縮油缸的缸徑需設計得比較大,才能使壓縮油缸的活塞桿5’獲得較大的推力,將金屬屑壓縮成密度符合設計要求的塊狀物體。
圖2為現有的液壓系統工作原理圖,其工作過程如下:油缸進線圈S1’得電時,電液換向閥6’的閥芯處于左位,電動機7’驅動液壓泵8’輸出的所有流量通過電液換向閥6’進入壓縮油缸的無桿腔9’,從而進行壓縮動作。而按照原有的液壓系統工作原理,并根據以上描述的兩個關鍵設計,需將液壓系統流量Q調整到相當大,才能符合工作周期的要求;同時液壓系統壓力P相對又比較大,方能使壓縮壓力(即油缸推力)足夠大。根據液壓功率計算公式:W=P×Q,即液壓泵的輸出功率必須足夠大,因此驅動液壓泵的電動機7’功率也需要足夠大,才能保證機器的產能。
同時,壓縮油缸縮回動作的過程為:油缸退線圈S2’得電時,電液換向閥6’的閥芯處于右位,液壓泵8’輸出的所有流量通過電液換向閥6’進入壓縮油缸的有桿腔10’,推動油缸活塞桿5’縮回到油缸底部,無桿腔9’的油液通過電液換向閥6’,再經過冷卻器11’回到油箱12’中。此過程中,壓力損失包括局部壓力損失及沿程壓力損失,具體地:
局部壓力損失公式為:
沿程壓力損失公式為:
其中,ξ為局部阻力系數,ρ為油密度,v為平均流速,l為直管長度,d為管路內徑,λ為沿程阻力系數。根據以上公式可知,在管徑相同的情況下,通過的流量越大,則管內平均流速v越大,油液的局部壓力損失和沿程壓力損失都會越大,從而導致壓縮油缸縮回動作的驅動壓力很大。根據液壓功率計算公式:W=P·Q,在此過程中,給液壓系統提供動力的電動機會滿負荷或者超負荷運轉。
由上可知,現有的液壓系統存在以下缺點:
1、驅動電動機功率大,容易經常出現超載現象,或出現嚴重超載現象,縮短其使用壽命,影響客戶使用;
2、能量損耗大,油液溫度上升速度快,需加大冷卻器規格,使成本加大;
3、能量損耗大,即機器整體效率不高,節能效果不夠好,客戶使用成本增加;
4、由于液壓系統流量較大,油液通過液壓元件所產生的能量損失也會加大,所需的電動機功率就更大了,因此整個系統的可調整余量就很有限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金屬屑壓塊機壓縮液壓缸控制回路,可降低壓縮油缸差動前進過程的驅動壓力。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屑壓塊機壓縮液壓缸控制回路,可降低壓縮油缸縮回過程的驅動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科立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科立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557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