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散射矩陣的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磁耦合效率測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51472.0 | 申請日: | 2018-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7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福亮;王浩;王玉澤;李敬;李鐵成;朱配清;孫哲鋒;陳睿;趙振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29/08 | 分類號: | G01R2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散射矩陣 無線 電能 傳輸 系統 電磁 耦合 效率 測量方法 | ||
1.一種基于散射矩陣的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磁耦合效率測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配置無線電能傳輸系統二端口網絡
將傳統的單一個二端口網絡分解為兩個二端口子網絡的級聯,兩個子網絡分別為發射子網絡(P1)和接收子網絡(P2),兩個子網絡級聯后形成一個總的傳輸網絡,根據二端口網絡的散射原理給出兩個子網絡的散射矩陣,發射與接收子網絡的散射矩陣分別為式(1)和(2),總網絡的散射矩陣表示為式(3);
其中:為發射子網絡輸入和輸出端入射能量,為發射子網絡輸入和輸出端反射能量,為接收子網絡輸入和輸出端入射能量,為接收子網絡輸入和輸出端反射能量;為發射子網絡散射參數,為接收子網絡散射參數,S11、S12、S21、S22為總傳輸網絡散射參數;
S2.通過網絡矩陣推導出傳輸模型
由式(1)得出網絡P1的傳輸模型為式(4)和式(5),由式(2)得出網絡P2的傳輸模型為式(6)和式(7),由式(3)得出總網絡的傳輸模型為式(8)和式(9);
通過矩陣運算得出發射子網絡與接收子網絡的輸入輸出能量值:
S3.網絡端口參數測量
S3.1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接入輸入功率,建立無線電能傳輸網絡;
S3.2切斷輸入與輸出負載,在輸入端口加載網絡矢量分析儀的測量探頭,探頭分別夾持在發射子網絡的輸入端與輸出端,讀取對應發射端的端口參數:
S3.3按照步驟S3.2的方法將探頭夾持在接收子網絡的輸入端與輸出端,讀取對應接收端的端口參數:
S3.4按照步驟S3.2的方法將探頭夾持在整個傳輸系統的兩端,讀取系統的端口參數:S11、S12、S21、S22;
S4.電磁耦合效率計算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磁耦合效率定義為:
S4.1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發射端與接收端雙向電磁耦合效率計算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磁耦合效率為η,發射端向接收端的電磁耦合效率為η12,接收端向發射端的電磁耦合效率為η21;因為無線電能傳輸結構具有互易性,得出η12=η21=η,0<η<1,根據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能量傳遞關系得出:
S4.2通過等式變量等值帶入求得電磁耦合系統的輸入能量值
將式(12)代入式(13)得到:
經過整理后得到:
其中將式(15)代入式(4),
S4.3通過等式兩端等效關系,解出雙向電磁耦合效率值
利用式(16)與式(8)的對應關系得到:
將η12=η21=η代入式(17),得到電磁耦合效率為:
將步驟S3測得的網絡端口參數S11、代入式(20)即可獲得系統電磁耦合效率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耦合效率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3通過等式兩端等效關系,解出雙向電磁耦合效率值方法如下:
將式(13)代入(12)得到:
其中
同樣將η12=η21=η代入式(26),得到電磁耦合效率η為:
將步驟S3測得的網絡端口參數S22、代入式(27),即可獲得系統電磁耦合效率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5147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