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顯示設備顯存安全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48897.6 | 申請日: | 2016-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180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6 |
| 發明(設計)人: | 胡順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14 | 分類號: | G06F3/14;G06F11/16;G09G5/393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項軍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顯示 設備 顯存 安全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顯示設備顯存安全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安全單元向顯示單元發送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一隨機校驗碼;所述顯示單元向所述安全單元返回包含了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一隨機校驗碼的顯示區域的像素信息;所述安全單元于所述像素信息中提取出第二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二隨機校驗碼,比較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及第二隨機校驗碼并比較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二顯示信息編碼;當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與所述第二隨機校驗碼不同或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與所述第二顯示信息編碼不同時,所述安全單元判斷顯示錯誤。采用前述方案,本發明可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端到端的安全文本顯示校驗。
本發明專利申請是發明創造名稱“一種基于像素塊回檢的顯存安全檢測方法”的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日為2016年8月22日,申請號為201610707093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載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像素塊回檢的顯存安全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現在運行的列車上,設有各種顯示設備及安全設備。而該車載顯示設備存在如下問題:ATP(車載安全設備)無法對TOD(車載顯示器)顯示的“運行模式”進行檢查,當TOD錯誤將“RM(限制運行的模式)”模式顯示為“CM/AM(受控人工駕駛模式/列車自動駕駛模式)”,導致行車危險。即,現有的車載設備對于需要安全顯示的內容,無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僅采用顯示內容回傳的方式,無實現端到端的檢測。
【發明內容】
為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提出對顯示內容進行檢測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顯存安全檢測方法。
為達到前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車載顯示設備顯存安全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安全單元向顯示單元發送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一隨機校驗碼,所述顯示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確定需顯示圖片,所述顯示圖片包括了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顯示信息、第一隨機校驗碼;
所述顯示單元向所述安全單元返回包含了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一隨機校驗碼的顯示區域的像素信息;
所述安全單元于所述像素信息中提取出第二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二隨機校驗碼,比較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及第二隨機校驗碼并比較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第二顯示信息編碼;
當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與所述第二隨機校驗碼不同或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與所述第二顯示信息編碼不同時,所述安全單元判斷顯示錯誤;
其中,所述顯示圖片包括了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顯示信息、第一隨機校驗碼,所述顯示圖片預先存儲于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圖片包括的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顯示信息及第一隨機校驗碼于所述顯示圖片上依次交替排布,所述顯示單元向安全單元回傳的像素信息為所述顯示圖片的像素信息。
可選的:所述顯示圖片包括的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的顯示區域為N個、所述一顯示信息編碼的顯示區域為N個,所述N大于等于1。
可選的: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的顯示區域以及第一顯示信息編碼的顯示區域與所述顯示單元的顯示區域邊框的距離為定值。
可選的: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為有限集合;或,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為有序序列且為有限集合。
可選的: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及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通過九宮格方式編碼。
可選的:所述像素信息中每一像素點的比特數為M,所述M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
可選的:所述安全單元向所述顯示單元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和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后,緩存所述第一隨機校驗碼和所述第一顯示信息編碼。所述安全單元從所述像素中提取出第二隨機校驗碼和第二顯示信息編碼后,可根據有序的隨機校驗碼找到第一隨機校驗碼和第一顯示信息編碼,并進行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488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