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腦電帽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45905.1 | 申請日: | 2018-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641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丁欣;馮星;孫斌;程志;潘濤;楊小鳳;王華偉;李梅;徐利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256 | 分類號: | A61B5/256;A61B5/291;A61B5/2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鵬剛 |
| 地址: | 215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腦電帽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腦電帽,包括帽體、第一腦電極和第二腦電極,所述帽體的內側固定貼合有鐵質層,所述鐵質層內側的頂部固定有支撐件,所述第一腦電極固定在支撐件的底端,所述鐵質層內側設有多個輸送裝置和第二腦電極,且單個第二腦電極通過單個輸送裝置與鐵質層的內壁固定,所述帽體的外側固定有控制電路盒,此腦電帽,改變了傳統的腦電極固定方式,可將每個腦電極自動與患者的頭部接觸,防止了由于每個人頭型大小不一致而引起的個別腦電極接觸不穩定的現象,而且可隨意擺放單個腦電極的位置,使腦電極在不同頭型上的位置更加精確,提高了腦電波的檢測效果,固定帶可自動收卷,防止了固定帶變形而引起的腦電帽不穩定的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腦電波監測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腦電帽。
背景技術
目前檢測兒童腦電的技術方法為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即腦電圖,常用于腦部神經精神疾病的輔助檢查。EEG可以連續記錄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整體集合活動,以頻率的節律性和周期性為突出特點,反映大腦皮層神經元的調節行為,用于檢查腦的生理功能,反映腦的病理改變。從胎兒、新生兒到兒童少年期,腦波的發育是以腦組織解剖學發育以及腦組織生理生化成熟程度為基礎的,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規律決定了每個時期的腦波特點,腦部發育異常兒童(包括腦病、癲癇、腫瘤等,像棘波、尖波、陽性棘波等病理波的出現可認為是異常EEG)有其腦電活動的某些特征,其腦電圖更能夠客觀體現腦波變化。
腦電帽是腦電監測中與人體頭部連接的配件,傳統的腦電帽采用橡膠條松緊帶制成,因患者頭型個體差異,每次都要牽拉調整電極帽的大小和形狀,影響了醫生的工作效率,而且,放置腦電極時只能根據10-20規則粗略估計大概位置,由于每個人頭型大小不一致,不方便用標尺刻度去測量,無法對電極做到精確量化放置,以致采集到的圖形就不一定是系統要求的對應位置,影響診斷效果;而且電極帽是通過橡膠帶或者彈性帶進行固定,長時期的使用易引起固定帶的變形,使電極帽的固定較為松動,易導致腦電極的脫落。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腦電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腦電帽,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腦電帽,包括帽體、第一腦電極和第二腦電極,所述帽體的內側固定貼合有鐵質層,所述鐵質層內側的頂部固定有支撐件,所述第一腦電極固定在支撐件的底端,所述鐵質層內側設有多個輸送裝置和第二腦電極,且單個第二腦電極通過單個輸送裝置與鐵質層的內壁固定,所述帽體的外側固定有控制電路盒,所述控制電路盒的內部固定有控制電路,所述第一腦電極與第二腦電極均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所述帽體外側的底部固定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帶、收卷裝置、第一連接塊和感應裝置,所述收卷裝置與第一連接塊分別固定在帽體底部的兩側,所述固定帶的一端與收卷裝置的輸出端固定,另一端與第一連接塊固定,所述感應裝置連接在固定帶上。
優選的,所述支撐件包括支撐軸、第一支撐板、第一彈簧和固定軸,所述固定軸的頂端與鐵質層頂部的內壁固定,所述固定軸的底端設有凹槽,所述支撐軸的頂端滑動配合在凹槽內,且支撐軸的頂端通過第一彈簧與凹槽的頂部固定,所述第一支撐板固定在支撐軸的底端,所述第一腦電極固定在第一支撐板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輸送裝置包括電磁鐵、第一安裝板、伸出組件、檢測組件、連接件和第二支撐板,所述電磁鐵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且電磁鐵固定在第一安裝板上,所述第一安裝板通過電磁鐵的磁力與鐵質層固定,所述伸出組件固定在第一安裝板遠離電磁鐵的一側,且伸出組件的輸出端與檢測組件固定,所述檢測組件的尾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二支撐板固定,所述第二腦電極固定在第二支撐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未經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459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