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血漿脂質標記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45288.5 | 申請日: | 201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329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許迅;林樹海;劉堃;房軍偉;鄭穎;靳婧;沈胤忱;朱邵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林樹海;房軍偉 |
| 主分類號: | G01N27/62 | 分類號: | G01N27/62;G01N30/02;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王正君;徐迅 |
| 地址: | 20008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斑 新生 血管 性疾病 血漿 標記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人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血漿脂質標記物及其應用。具體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物標志物集合,所述的集合包括多種血漿脂質生物標志物,可以用于評估待測對象的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患病風險或待測對象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診斷。本發明還提供了包含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的試劑盒以及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在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患病風險評估和診斷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藥領域,具體地涉及人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血漿脂質標記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脂質代謝對于維持人體視覺系統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視網膜脂質代謝的異常可導致視網膜組織變性、退化,甚至致盲。脂質組學是代謝組學的一部分,是指涉及細胞、組織、器官甚至整個生態系統內的所有脂質成分。
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以黃斑區脈絡膜新生血管生成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包括: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及病理性高度近視等。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導致55歲以上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到2040年,其將影響約17億人口,其中11億為亞洲人口;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產生的異常新生血管可引起黃斑下液體及脂質滲漏、纖維疤痕產生,最終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亦多見于亞洲人口,常被認作是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一種亞型;其新生血管的產生與異常的分枝血管網有關,血管末端常有息肉樣的血管膨大。病理性的高度近視多見于東亞國家,其特征為異常的脈絡膜血管及增長的眼球。以上所有這些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相近的新生血管病理性改變,均可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及不可逆盲,因此這類疾病已成為眼科臨床醫師診療的重點及難點。
迄今為止,對于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診斷多依賴于影像學檢查,例如: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血流OCT(OCTA)、眼底血管熒光造影(FFA)、吲哚菁綠血管造影(ICGA)等。OCT及OCTA均為非侵入性檢查,能快速有效地提供眼底視網膜、脈絡膜甚至鞏膜的高晰影像;FA及ICGA檢查時需于患者靜脈內注射熒光素鈉或吲哚菁綠造影劑,常用于檢測患者眼底視網膜及脈絡膜的血流循環。但由于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病理改變非常相近,有時即使運用了以上所有的檢測手段,某些疾病仍舊難以精確診斷。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尋找其他針對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診斷手段。
因此,本領域迫切需要開發新的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脂質標記物,為此類疾病提供一種新的診斷、分型手段,亦為進一步闡明該類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打下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黃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脂質標記物,為此類疾病提供一種新的診斷、分型手段,亦為進一步闡明該類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打下基礎。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生物標志物集合,所述的集合包括兩種或多種選自下組的生物標志物:羥基十四碳二烯基左旋肉堿、羥基十四烷酰基左旋肉堿、十四碳二烯-L-肉堿、十四烷酰基左旋肉堿、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用于診斷黃斑新生血管疾病,或用于制備一試劑盒或試劑,所述的試劑盒或試劑用于評估待測對象的黃斑新生血管疾病患病風險(易感性)或診斷(包括早期診斷和/或輔助診斷)待測對象黃斑新生血管疾病。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為用于診斷AMD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集合,包括選自下組的生物標志物:羥基十四碳二烯基左旋肉堿、羥基十四烷酰基左旋肉堿、十四碳二烯-L-肉堿、十四烷酰基左旋肉堿、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為用于診斷AMD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集合,還包括選自下組的生物標志物:溶血磷脂酰膽堿酰基C26:0、十二烷酰基左旋肉堿、磷脂酰膽堿二酰基C26:0、癸酰基-L-肉堿、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生物標志物集合為用于診斷AMD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集合,還包括選自下組的生物標志物:溶血磷脂酰膽堿酰基C28:0、磷脂酰膽堿二酰基C24:0、十六碳二烯基左旋肉堿、溶血磷脂酰膽堿酰基C26:1、或其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林樹海;房軍偉,未經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林樹海;房軍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452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