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44080.1 | 申請日: | 201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10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明(設計)人: | 方昌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2 | 分類號: | E04G21/12;E04C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智則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陳向敏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造柱 鍍鋅鋼管 鋼筋位置 預先定位 鋼筋 混凝土梁 固定箍 施工 密實 建筑領域 一次成型 垂直的 上端 底端 套接 預埋 扎絲 混凝土 纏繞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領域,所提供的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上固定安裝有多組型號相同垂直的第一鍍鋅鋼管,所述第一鍍鋅鋼管上纏繞有鋼筋固定箍,所述第一鍍鋅鋼管的中部套接有第二鍍鋅鋼管,所述鋼筋固定箍之間通過扎絲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鍍鋅鋼管底端預埋有構造柱鋼筋。采用本發明的構造柱的混凝土一次成型,保證了構造柱上端與梁底連接密實,有效的提升了構造柱的施工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構造柱的植筋不僅耗時耗力,植筋的檢測費用也是一項大的支出;且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何載的。施工時,構造柱上往往澆筑不密實,大大的降低了構造柱的抗震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及其施工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裝置: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上固定安裝有多組型號相同垂直的第一鍍鋅鋼管,所述第一鍍鋅鋼管上纏繞有鋼筋固定箍,所述第一鍍鋅鋼管的中部套接有第二鍍鋅鋼管,所述鋼筋固定箍之間通過扎絲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鍍鋅鋼管底端預埋有構造柱鋼筋。
優選的,所述第一鍍鋅鋼管的直徑為所述第二鍍鋅鋼管的直徑為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梁與第一鍍鋅鋼管等高,且第一鍍鋅鋼管頂端用膠帶封堵密實。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梁每個角處的構造柱鋼筋設置有四根。。
優選的,所述扎絲在第一鍍鋅鋼管外圈水平且間隔設置。
優選的,所述構造柱鋼筋為螺紋鋼筋。
一種預先定位構造柱鋼筋位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為:
步驟一:在混凝土梁表面精確定位構造梁鋼筋的位置;
步驟二:將第一鍍鋅鋼管表面刷涂脫模劑后,根據構造梁鋼筋的位置進行預埋第一鍍鋅鋼管工作,且其上端用膠布封堵密實;
步驟三:在第一鍍鋅鋼管的上層安裝鋼筋固定箍,且鋼筋固定箍之間通過扎絲固定連接;
步驟四:待混凝土梁施工完成且初凝后,用錘子敲擊第二鋼筋鍍鋅鋼,取出第一鍍鋅鋼管;
步驟五:將構造柱鋼筋放置第一鍍鋅鋼管位置,并利用扎絲進行縱向固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相比傳統的后植筋方法,通過提前預埋構造柱鋼筋,保護了梁的完整性,避免了后植筋對梁的破壞。
2、構造柱的混凝土一次成型,保證了構造柱上端與梁底連接密實,有效的提升了構造柱的施工質量。
3、鍍鋅鋼管之間通過鋼絲進行連接固定,即能保證的構造柱鋼筋定位精度,且鍍鋅鋼管外套接便于后期對鍍鋅鋼管拆除,且可多次重復使用,即保證了質量又節省了材料。
4、施工過程中所有的材料均為常規鋼管,取材容易,成本低,制作過程簡單,適合推廣施工。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A-A剖面圖。
其中,1、混凝土梁,2、第一鍍鋅鋼管,3、第二鍍鋅鋼管,4、構造柱,5、構造柱鋼筋,6、扎絲,7、鋼筋固定箍。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440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