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38344.2 | 申請日: | 2018-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19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曾尚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威導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231 | 分類號: | B60R21/23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26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安全氣囊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包括主氣囊,主氣囊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多個緩沖氣囊,緩沖氣囊的數量大于5個,兩個緩沖氣囊間設置有緩沖墊。本發明通過設置緩沖外罩降低駕駛者頭部與氣囊之間撞擊的第一股沖擊力,然后通過多個緩沖氣囊降低駕駛者頭部與氣囊之間后續的沖擊,最后通過緩沖墊托住駕駛者頭部,且主氣囊的底部設置有通氣孔,可降低主氣囊的內部的壓強,進一步降低氣囊對駕駛者頭部的沖擊力,使得氣囊在保護駕駛者時也不會給駕駛者頭部造成不舒適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安全氣囊。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安全氣囊在保護駕駛者頭部時,會與駕駛者的頭部產生撞擊,而氣囊的表面并未設置緩沖的機構,導致駕駛者頭部會承受巨大的張力,導致駕駛者的不舒適,甚至會造成駕駛者的窒息。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安全氣囊,以改進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改進上述問題,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體現: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包括主氣囊,所述主氣囊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多個緩沖氣囊,所述緩沖氣囊的數量大于5個,兩個所述緩沖氣囊間設置有緩沖墊,所述緩沖墊與主氣囊的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主氣囊的外部設置有緩沖外罩,所述緩沖外罩包括外罩主體,所述外罩主體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緩沖層,所述緩沖層的厚度大于1.5厘米,所述緩沖層的表面開設有縱向減壓孔,兩個所述縱向減壓孔之間的距離小于2厘米,所述緩沖層的內部開設有橫向減壓孔,所述縱向減壓孔與橫向減壓孔連通,所述橫向減壓孔與大氣連通,所述主氣囊和緩沖外罩均固定安裝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安裝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連接管分別與第一送氣管和第二送氣管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主氣囊的底部開設有通氣孔,所述固定座的底部開設有排氣口,所述排氣口上安裝有堵件。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主氣囊的內腔與所述緩沖氣囊的內腔相互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主氣囊和緩沖氣囊均由合成橡膠材料制成,所述緩沖墊和緩沖層均由硅膠材料制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緩沖氣囊2的數量不少于5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緩沖外罩降低駕駛者頭部與氣囊之間撞擊的第一股沖擊力,然后通過多個緩沖氣囊降低駕駛者頭部與氣囊之間后續的沖擊,最后通過緩沖墊托住駕駛者頭部,且主氣囊的底部設置有通氣孔,可降低主氣囊的內部的壓強,進一步降低氣囊對駕駛者頭部的沖擊力,令本氣囊在保護駕駛者時也不會給駕駛者頭部造成不舒適感。
本發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汽車安全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汽車安全氣囊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汽車安全氣囊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威導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威導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83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