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方法、裝置及相關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37696.6 | 申請日: | 2018-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00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5 | 分類號: | G06F16/25;G06F9/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楊毅玲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庫連接池 數據庫連接 應用程序 使用率 動態控制 動態控制裝置 計算機設備 臨時數據庫 數據庫資源 存儲介質 動態調整 用戶請求 初始化 云監控 分配 可用 預設 創建 響應 | ||
一種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方法,包括:創建第一數據庫連接池和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并初始化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最大數據庫連接數;接收到應用程序的數據庫連接請求時,計算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判斷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是否大于預設數據庫連接池使用率閾值;當確定為小于或者等于時,通過第一數據庫連接池將可用的數據庫連接分配給應用程序;當確定為大于時,通過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創建臨時數據庫連接并分配給應用程序。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本發明能夠通過云監控,使用雙數據庫連接池動態調整數據庫連接,不僅能夠及時響應用戶請求,還可最大限度的使用數據庫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數據庫連接是一種關鍵的有限的昂貴的資源,這一點在多用戶的網頁應用程序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當并發用戶較大時,許多相同的連接將反復地被打開和關閉,浪費了數據庫大量的系統資源,降低了訪問效率。對數據庫連接的管理能顯著影響到整個應用程序的伸縮性和健壯性,影響到程序的性能指標。
數據庫連接池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數據庫連接池負責分配、管理和釋放數據庫連接,它允許應用程序重復使用一個現有的數據庫連接,而不再是重新建立一個;釋放空閑時間超過最大空閑時間的數據庫連接來避免因為沒有釋放數據庫連接而引起的數據庫連接遺漏。這項技術能明顯提高對數據庫操作的性能。
然而,現有的數據庫連接池技術中,通常都是設置一個固定的最大數據庫連接數,控制請求數據庫連接的數量在最大數據庫連接數之內。若設置的最大數據庫連接數較小,請求連接數較多,會嚴重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造成用戶長時間等待。若設置的最大數據庫連接數較大,又會嚴重占用系統數據庫資源,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方法、裝置及相關設備,能夠使用雙數據庫連接池動態調整數據庫連接,在用戶請求發生變化時,根據用戶的請求數動態調整臨時的數據庫連接,使得用戶的請求及時得到響應,避免用戶等待時間過長而出現異常,還可最大限度的使用數據庫資源。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雙數據庫連接池的動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創建第一數據庫連接池和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并初始化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最大數據庫連接數;
接收到應用程序的數據庫連接請求時,計算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
判斷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是否大于預設數據庫連接池使用率閾值;
當判斷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預設數據庫連接池使用率閾值時,通過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將可用的數據庫連接分配給所述應用程序;
當判斷所述第一數據庫連接池的當前使用率大于所述預設數據庫連接池使用率閾值時,通過所述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創建臨時數據庫連接并分配給所述應用程序。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通過所述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創建臨時數據庫連接并分配給所述應用程序包括:
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請求連接數;
通過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創建對應所述請求連接數的臨時數據庫連接;
將所述臨時數據庫連接分配給所述應用程序。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在所述通過所述第二數據庫連接池創建臨時數據庫連接并分配給所述應用程序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應用程序使用完所述臨時數據庫連接時,將所述第二數據庫連接池中的所述臨時數據庫連接進行釋放;或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76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