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34037.7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49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曹皓然;千必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黃威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指紋識別 柔性 顯示屏 面板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依次設置的PI基板、緩沖層、功能層、觸控層以及光學指紋識別模塊。其中PI基板上設置有第一透光區;緩沖層設置于PI基板上;功能層設置于緩沖層上;觸控層設置于功能層上;光學指紋識別模塊設置于第一透光區下面。本發明通過在PI基板上設置透光區以及將透光區設計成凹透鏡構型;提高指紋識別模塊對待識別指紋的識別準確性和識別效率,降低解鎖時間,提升客戶體驗。另外,通過在PI基板上設置兩個透光區,從而一次可以實現兩只手指的指紋解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
背景技術
集成于屏幕的指紋識別模塊主要有光學式,超聲波式,電容式三種可能的方案。光學式指紋識別模塊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將手指放在光學鏡片上,手指在內置光源照射下,光從底部射向三棱鏡,并經棱鏡射出,射出的光線在手指表面指紋凹凸不平的線紋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線明暗就會不一樣,以此來分辨指紋的紋路。超聲波式指紋識別模塊是依靠反射波的時間差探知脊和谷的距離差,根據這個距離差繪制出指紋圖像。電容式指紋識別模塊的原理是將電容感整合于一塊芯片中,當指紋按壓芯片表面時,內部電容感測器會根據指紋波峰與波谷而產生的電荷差,從而形成指紋影像。
對于光學式指紋識別而言,需要傳感器到指紋這段光傳播路徑上保持較高的透過率。由于TFT-LCD(英文全稱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面板)有背光板(不透光),因此TFT-LCD很難采用外置的光學指紋識別模塊。而AMOLED(英文全稱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自發光,可彎折,色域高,對比度高,相對功耗較低,輕薄等多種優點,越來越成為中高端智能手機的主流配置。
目前的柔性AMOLED面板,首先在玻璃基板上涂布PI(英文全稱Polyimide,聚酰亞胺)基板,然后進行上面膜層的制作,最后經過激光剝離技術將玻璃基板與PI基板進行分離得到柔性AMOLED面板,以此滿足3D邊緣制作,甚至可滿足折疊屏幕的制作。
但是目前的柔性AMOLED面板下指紋識別準確性低,這是由于PI基板的顏色為淡黃色,透光率較低,因此經過有機發光層發出的光,在手指指紋處經過反射,在反射途中經過透光性較低的淡黃色的PI基板時會損失較多的反射光,即使得光學指紋識別模塊接收到的穿過所述PI基板后的反射光較少。柔性AMOLED面板下指紋識別準確性低就會導致解鎖時間加長,進而出現用戶體驗差等問題。因此,需要尋求一種新型的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其能夠解決目前柔性顯示屏面板下指紋識別結構存在的指紋識別準確性低,解鎖時間較長,用戶體驗差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提供一種指紋識別柔性顯示屏面板,包括依次設置的PI基板、緩沖層、功能層、觸控層以及光學指紋識別模塊。其中所述PI基板上設置有第一透光區;所述緩沖層設置于所述PI基板上;所述功能層設置于所述緩沖層上;所述觸控層設置于所述功能層上;所述光學指紋識別模塊設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區下面。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功能層包括:TFT陣列基板、有機發光二極管以及封裝層。所述TFT陣列基板設置于所述PI基板上;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設置于所述TFT陣列基板上;所述封裝層設置于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上。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區包括: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為所述第一透光區與所述緩沖層的分界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為所述第一透光區與所述光學指紋識別模塊的分界面。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入光面為下凹的弧形曲面。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出光面為上凸的弧形曲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403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