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靈芝仿野生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33730.2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29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羅霞;姚珂;余夢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8/20 | 分類號: | A01G18/20;A01G18/50;A01G18/60;A01G18/7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峽;張娟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靈芝 野生 栽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靈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林蔭下栽培,具體步驟為(1)以三木藥材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石膏、石灰為栽培基質;(2)菌袋制作;(3)接種;(4)發菌管理;(5)出芝期管理;(6)采收;(7)轉潮管理。通過本發明栽培出的靈芝,人工成本低,周期短,外觀形態好,藥效成分含量高。與對照普通方法相比,生產周期縮短12天,產量比對照提高了7.34%,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分別比對照增加13.9%和18.2%,具有非常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值得規模化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靈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屬于食用菌領域。
背景技術
靈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又稱林中靈、瓊珍,是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壽的功效。沿用數百年而不衰,歷史證明其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現代醫學研究和臨床運用證明:靈芝能保健美容;對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及高血脂、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造血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服用靈芝除了治病還能增強食欲,改善睡眠,延緩人體衰老,強壯身體。
目前靈芝栽培方法主要是棚室栽培與林下仿野生栽培。棚室栽培的靈芝由于吸收不到天然地氣,生長速度快,周期短,但是品種差,藥用成分靈芝多糖和三萜及甾醇含量低;林下仿野生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棚室栽培的缺點,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周期長,產量低,品質不穩定。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靈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林蔭下栽培,具體步驟如下:
(1)配置栽培基質:分別稱取三木藥材木屑55-65份、棉籽殼15-25份、玉米芯12-24份、石膏0.7-1.3份、石灰0.7-1.3份;所述三木藥材為杜仲,黃柏和厚樸剝皮后的樹干和樹枝;
(2)菌袋制作:將棉籽殼、玉米芯用水預濕12h~24h,再混入其他基質、拌勻、堆漚、調pH值、裝袋,將菌袋分層堆碼滅菌,冷卻備用;
(3)接種:取靈芝菌種,接入菌袋,封口,轉移至發菌室;
(4)發菌管理:菌袋分層堆碼于發菌室,菌絲過肩后翻堆,菌絲長滿菌袋形成菌包,移至林蔭下;
(5)出芝期管理:以六個菌包為一組,脫去菌袋,橫豎交叉為兩層,置于畦面,覆土,刮平畦面,加蓋一層黑色遮陽網;
(6)采收:芝片木質化加重,邊緣白色生長點消失,菌蓋不再擴展,邊緣開始增厚時,采收子實體,留柄蒂;
(7)轉潮管理:采收結束,去雜草,整理畦面,覆土,待20-30d以后,原芝柄處長出子實體,待成熟采收第二茬靈芝。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基質的重量配比為:三木藥材木屑60份,棉籽殼20份,玉米芯18份,石膏1份,石灰1份;所述三木藥材木屑中杜仲、黃柏和厚樸的木屑的重量配比為1:1:1。
進一步地,步驟(2)所述拌勻后的水分含量為65%-70%;和/或,所述堆漚時間為5d;和/或,所述調pH值是以石灰水調節pH至6.5;和/或,所述分層堆碼菌袋之間空隙為2cm;和/或,所述滅菌為常壓滅菌24小時;和/或,所述冷卻為溫度冷至15-25℃。
進一步地,步驟(3)所述接種的工具、菌包及裝有菌種的栽培種瓶用優氯凈消毒粉熏蒸30min;和/或,所述接種的操作為無菌操作;和/或,所述菌種的用量為每瓶栽培種(650ml)接10袋菌袋;和/或,所述發菌室是經過消毒處理的。
進一步地,步驟(4)所述菌袋分層堆碼高度為6層,菌袋之間空隙為2cm;和/或,所述發菌室溫度為23-26℃,空氣濕度為50-70%,二氧化碳濃度為200-500ppm;和/或,所述翻堆時剔除生長狀態不良和被污染的菌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未經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37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