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31799.1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9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峰;李寒煜;竇美玲;張正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化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90 | 分類號: | H01M4/90;H01M4/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華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摻雜 超薄 納米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冰為模板冷凍干燥四羧基苯基卟啉金屬和可溶性鉀鹽的混合物,隨后進行高溫炭化,水洗除去氯化鉀,得到超薄的納米片結構,最后通過氨氣氣氛下的熱處理得到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所述的催化劑厚度為3.5~10 nm,比表面積可達700 m2 g?1,具有豐富的微孔及介孔結構,金屬和氮元素均勻分布于炭網絡中。所述的催化劑具有優異的氧氣還原電催化活性,穩定性以及抗甲醇毒化能力,可廣泛應用于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領域。該方法簡單可控,制備過程環境友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能源材料尤其是電化學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氧氣還原反應是決定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性能的關鍵反應,其歷程復雜、過電位高、動力學緩慢,需要利用高效的催化劑提高反應速率。目前采用的貴金屬催化劑成本高,儲量有限,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對于降低成本、促進商業化至關重要。過渡金屬、氮共摻雜炭材料(TM-N-C)被認為是有希望取代貴金屬的一類低成本、高性能氧氣還原催化劑。
研究表明,TM-N-C催化劑制備過程一般包括高溫熱處理,在熱解過程中形成金屬-氮配位結構(TM-Nx),并且嵌入炭網絡結構中,形成TM-Nx活性位點。然而受制于有限的活性位點數目(低于鉑基催化劑)以及催化劑內部復雜的孔結構,導致大量的TM-Nx活性位點被掩埋于材料內部,而未發揮催化作用,降低了活性位點的利用率,從而限制了氧氣還原反應催化活性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構建一種具有高度開放結構的炭材料,能夠使TM-Nx活性位點充分暴露,并與電解液充分接觸以促進反應物和產物的快速傳輸,是提高氧氣還原反應的催化活性的有效手段。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采用冰/無機鹽輔助的方法制備出表面含有大量TM-Nx活性位點的超薄炭納米片,具有優異的氧氣還原活性,穩定性以及抗甲醇毒化性能,該催化劑氧氣還原性能表現優越,前景廣闊,可廣泛應用于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領域。該催化劑采用的方法操作工藝簡單可控、制備過程環境友好,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厚度為3.5~10 nm,比表面積為50~700 m2 g-1,具有豐富的微孔及介孔結構,金屬和氮元素均勻分布于炭網絡中。
本發明還保護所述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以冰為模板冷凍干燥四羧基苯基卟啉金屬和可溶性鉀鹽的混合物,隨后進行高溫炭化,水洗除去氯化鉀,得到超薄的納米片結構,最后通過氨氣氣氛下的熱處理得到金屬、氮共摻雜超薄炭納米片催化劑。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三羥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中加入四羧基苯基卟啉金屬前驅體,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可溶性鉀鹽,使得可溶性鉀鹽的濃度為0.13~1.3 mol L-1,攪拌至完全溶解;
(2)將步驟(1)中得到的溶液進行凍干,凍干溫度為-20°C 至-50 °C,凍干時間為24h至48 h;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產物置于管式爐中,于惰性氣氛下進行炭化,升溫速率為2.5°C min-1至5 °C min-1,保溫溫度為700~900 °C,保溫時間為30 min至2 h,冷卻至室溫后,用去離子水洗滌以除去氯化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化工大學,未經北京化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17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