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體接觸的半導體器件結構和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29312.6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00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31 |
| 發明(設計)人: | 顧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微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528 | 分類號: | H01L23/528;H01L21/768;H01L21/68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陶金龍;張磊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觸 半導體器件 結構 形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體接觸的半導體器件結構和形成方法,使用常規半導體襯底,利用背面介質層和前溝槽隔離完全包圍NMOS和PMOS器件,實現器件之間完全的介質隔離;通過背面N+注入和P+注入、溝槽接觸孔和背面接觸孔、背面金屬層之間的電學連接,實現NMOS的P阱體區接地,PMOS的N阱體區接電源,減小了體接觸的串聯電阻,避免了常規絕緣體上器件的浮體效應;器件中產生的熱量可通過背面接觸孔和背面金屬層快速導出,避免了自加熱效應,防止了器件性能的劣化;通過版圖設計,使前溝槽隔離中的溝槽接觸孔和背面接觸孔實現電學連接,無需使用額外的有源區來實現接地或接電源,從而節約了版圖面積,增加了器件集成的密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帶體接觸的半導體器件結構和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半個世紀以來,半導體產業一直按照摩爾定律按部就班地進行晶體管尺寸的縮小、晶體管密度的提高和性能的提升。然而,隨著平面結構的體硅晶體管器件尺寸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越來越接近于它的終結;因此,一些被稱為“非經典CMOS”的半導體器件新結構被提出。這些技術包括FinFET、碳納米管和絕緣體上硅(silicon oninsulator,SOI)等。通過這些新結構可以將半導體器件的性能進一步提升。
其中,絕緣體上的半導體器件由于其工藝簡單和性能優越引起了廣泛關注。絕緣體上的半導體是一種將器件制作在絕緣層上而非傳統硅襯底上,從而實現單個晶體管的全介質隔離的技術。相比傳統的平面體硅工藝,絕緣體上的半導體器件技術具有高速、低功耗和集成度高的優勢。
隨著CMOS工藝進入深亞微米階段,為了得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器件,SOI,SiGeOIGeOI等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體硅器件相比較,獨立的絕緣埋氧層把器件與襯底隔開,實現單個晶體管的全介質隔離,消除了襯底對器件的影響(即體效應),從根本上消除體硅CMOS器件的閂鎖(Latch-Up),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體硅器件的寄生效應,充分發揮了硅集成技術的潛力,大大提高了電路的性能,工作性能接近于理想器件。無論是在器件的尺寸減小還是在射頻亦或是在低壓、低功耗等應用方面都表明它將是未來SOC的主要技術,利用絕緣體上半導體技術,可以實現邏輯電路、模擬電路、RF電路在很小的互擾情況下集成在一個芯片上,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研究和開發高速度、低功耗、高集成度及高可靠性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重要技術。
但由于絕緣體上的半導體器件全隔離的器件結構,也同時引起了部分器件參數性能的劣化。
如圖1所示,其為傳統非全耗盡絕緣體上硅器件的截面圖。通常SOI硅片通過SIMOX或SMART CUT技術進行加工,最終形成襯底硅片10、二氧化硅絕緣介質11和器件硅層12的三層結構;然后再在器件硅層12中進行CMOS(即NMOS和PMOS)器件的制造,最后進行接觸孔13和后道金屬互連15制作,形成電路結構。由于NMOS和PMOS管被溝槽隔離16和二氧化碳介質層12包圍,因此實現了器件和器件之間的全隔離。但由于器件被全隔離,圖1中的NMOS和PMOS的體區(包括NMOS的P阱體區體區和PMOS的N阱體區體區)14就無法和電源或地形成有效連接,形成所謂的浮體效應。雖然可以通過器件版圖對浮體效應進行改善,但由于體區14電阻較大,當體接觸區離開溝道區較遠時浮體效應還是會表現出來,從而造成MOS管輸出曲線的異常。并且,額外的體區引出占用了版圖面積,造成器件尺寸的增加,降低了集成度。同時,體區14下方的二氧化硅12導熱性較差,器件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無法導出,造成了器件的自加熱效應,使得器件的載流子遷移率下降,器件性能劣化。此外,SOI等硅片的制備工藝復雜,制造成本遠高于常規的硅片。
因此,需要一種新型半導體器件,可以使用較低成本的半導體襯底進行制造,特殊的絕緣體上半導體襯底,同時可以實現有效的體區引出而且不占用版圖面積,并且可避免絕緣體上半導體器件的浮體效應和自加熱效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帶體接觸的半導體器件結構和形成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微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微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293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集成電路及離散式錐形內連線
- 下一篇:一種具有過橋導電層的功率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