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27216.8 | 申請日: | 2018-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4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曹國華;李遠東;朱真才;花純利;周公博;湯裕;盧昊;劉善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6B11/04 | 分類號: | B66B11/04;B66B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2111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繞輪 天輪 摩擦滾筒 提升鋼絲繩 摩擦 提升系統 相鄰井道 單容器 牽引力 運行穩定性 安全系數 對稱分布 對稱軸線 容器連接 豎直線 防滑 井道 連線 繞過 | ||
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包括分別設置于相鄰兩個井道內的右容器和左容器,以及提升鋼絲繩、天輪和摩擦滾筒,天輪由天輪Ⅰ和天輪Ⅱ組成,二者分別布置于兩個井道上方且處于同一高度,摩擦滾筒設置在天輪Ⅰ和天輪Ⅱ的對稱軸線上;還包括復繞輪Ⅰ、復繞輪Ⅱ和復繞輪Ⅲ,或者復繞輪Ⅰ和復繞輪Ⅲ,或復繞輪Ⅱ,其中復繞輪Ⅰ布置在摩擦滾筒右側且二者軸線的連線與豎直線具有角度α,0°≤α≤90°,復繞輪Ⅲ與復繞輪Ⅰ對稱分布在摩擦滾筒的左側,復繞輪Ⅱ位于摩擦滾筒正下方;提升鋼絲繩依次繞過天輪、摩擦滾筒和復繞輪與容器連接。本發明能提高摩擦提升的牽引力、防滑安全系數及運行穩定性,可有效利用空間,安裝便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適用于相鄰井道間的摩擦提升。
背景技術
由于井道截面小,單井道內采用單容器提升,對于相鄰井道間,常規的方法是,采用兩套提升系統,存在占地大、能耗大的問題。且一般是纏繞提升系統,滾筒上的鋼絲繩會纏繞成很多層,纏繞多層的鋼絲繩很容易受到破壞,且終端載荷不能過大。另一種是摩擦提升,靠提升鋼絲繩與滾筒之間的摩擦力提升重物,這種提升方式在深礦井開采中應用較多,但一般需要尾繩進行輕載側張力的平衡,且其運載能力受到極限摩擦牽引力的限制,而傳統的礦井摩擦提升機的圍包角為180°又限制了其極限摩擦牽引力。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不僅占地、慣量和能耗都小,還能提高摩擦提升的牽引力,提高防滑安全系數,提高運行穩定性,安裝便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包括分別設置于相鄰兩個井道內的右容器和左容器,以及提升鋼絲繩、天輪和摩擦滾筒,所述的天輪由天輪Ⅰ和天輪Ⅱ組成,二者分別布置于兩個井道上方且處于同一高度,摩擦滾筒設置在天輪Ⅰ和天輪Ⅱ的對稱軸線上;還包括復繞輪Ⅰ、復繞輪Ⅱ和復繞輪Ⅲ,復繞輪Ⅰ布置在摩擦滾筒右側且二者軸線的連線與豎直線具有角度α,0°≤α≤90°;復繞輪Ⅲ與復繞輪Ⅰ對稱分布在摩擦滾筒的左側;復繞輪Ⅱ位于摩擦滾筒正下方;提升鋼絲繩一端連接右容器,另一端從天輪Ⅰ的上面繞過之后,依次經過摩擦滾筒由紙面垂直向里算起的第一個繩槽的左邊往下繞過復繞輪Ⅰ,又再次經過摩擦滾筒的第二個繩槽,再繞向復繞輪Ⅰ的第二個繩槽,以此類推,在復繞輪Ⅰ與摩擦滾筒的不同繩槽之間循環n次,經摩擦滾筒第n+2個繩槽,再繞過復繞輪Ⅱ左邊而后從其右邊繞出,再次經過摩擦滾筒第n+3個繩槽從右邊繞出后,在復繞輪Ⅱ與摩擦滾筒之間循環m次,經摩擦滾筒第m+n+3個繩槽,繞過復繞輪Ⅲ的上面后從其下面繞出,再次經過摩擦滾筒第m+n+4個繩槽,在復繞輪Ⅲ與摩擦滾筒之間循環k次,經過摩擦滾筒第m+n+k+4個繩槽,從天輪Ⅱ的上面繞出,最后連接左容器,其中n、m和k取值均為1~6。
另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相鄰井道間的單容器摩擦提升系統,包括分別設置于相鄰兩個井道內的右容器和左容器,以及提升鋼絲繩、天輪和摩擦滾筒,所述的天輪由天輪Ⅰ和天輪Ⅱ組成,二者分別布置于兩個井道上方且處于同一高度,摩擦滾筒設置在天輪Ⅰ和天輪Ⅱ的對稱軸線上;還包括復繞輪Ⅰ和復繞輪Ⅲ,復繞輪Ⅰ布置在摩擦滾筒右側且二者軸線的連線與豎直線具有角度α,0°≤α≤90°;復繞輪Ⅲ與復繞輪Ⅰ對稱的分布在摩擦滾筒的左側;提升鋼絲繩一端連接右容器,另一端從天輪Ⅰ的上面繞過之后,依次經過摩擦滾筒由紙面垂直向里算起的第一個繩槽的左邊往下繞過復繞輪Ⅰ,又再次經過摩擦滾筒的第二個繩槽,再繞向復繞輪Ⅰ的第二個繩槽,以此類推,在復繞輪Ⅰ與摩擦滾筒的不同繩槽之間循環n次,經過摩擦滾筒第n+2個繩槽,再繞過復繞輪Ⅲ上邊而后從其下面繞出,再次經過摩擦滾筒第n+3個繩槽從右邊繞出后,在復繞輪Ⅲ與摩擦滾筒之間循環m次,經過摩擦滾筒第m+n+3個繩槽,從天輪Ⅱ的上面繞出,最后連接左容器,其中n、m取值均為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2721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