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訪問請求響應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25615.0 | 申請日: | 2018-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11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黃冬;范小朋;王洋;須成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吳乃壯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訪問 請求 響應 方法 裝置 終端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訪問請求響應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接收到訪問目標數據項的請求后,確認目標數據項是否已被打包;當目標數據項已被打包時,確認目標數據項對應的數據包;判斷數據包中的其余數據項是否被請求訪問;若是,則采用離線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若否,則采用貪心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本發明基于數據打包服務的服務代價低于單獨服務的服務代價這一事實,根據打包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服務策略來滿足不同情況下的數據請求,以使得最終的服務代價較低,提高了服務質量,減少了網絡延遲和負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訪問請求響應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據2018年6月第4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擁有移動終端的規模已經達到7.88億,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人群所占的比例提升至98.3%,移動設備已經取代電腦成為網絡用戶獲取信息的最主要平臺。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云計算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逐漸成為云服務的一種主要形式,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比如遠程管理、無限推送、存儲備份、在線搜索等。由于移動云服務多為訪問時間敏感的服務,如何降低服務的延遲、減少網絡負載,從而最大化提高數據訪問效率,對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改善用戶體驗來說始終是移動云計算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訪問請求響應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以解決現有的移動云服務數據訪問請求響應延遲過高,負載過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訪問請求響應方法,其包括:
接收到訪問目標數據項的請求后,確認目標數據項是否已被打包;
當目標數據項已被打包時,確認目標數據項對應的數據包;
判斷數據包中的其余數據項是否被請求訪問;
若是,則采用離線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
若否,則采用貪心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接收到訪問目標數據項的請求后,確認目標數據項是否已被打包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獲取服務器中存儲的所有數據項,并計算所有數據項之間的相關性值,其中,di和dj代表兩個數據項,|di∩dj|代表所有請求中數據項di和dj共同出現的請求的個數,|di∪dj|代表所有包含di或dj的請求的個數;
判斷相關性值是否超過預設相關閾值;
當相關性值超過預設相關閾值時,若相關性值對應的兩個數據項未與其他數據項打包,則將相關性值對應的兩個數據項進行打包。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確認所述目標數據項是否已被打包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當目標數據項未被打包時,采用離線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采用貪心算法計算出能夠滿足請求的最優服務策略,并響應請求的步驟,包括:
分別計算緩存服務策略、遷移服務策略、直接數據包服務策略的服務代價;
選取服務代價最低的服務策略響應請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數據訪問請求響應裝置,其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經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256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