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電除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18802.6 | 申請日: | 2018-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66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宏燦;翁文昱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典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聶慧荃;鄭特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電 除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電除濕裝置,包括:設于一殼體的一第一空氣入口、一第二空氣入口及一空氣出口,殼體內并設有一熱電元件、一冷凝翅片組、一散熱翅片組及一風扇,熱電元件具有一冷端面及一熱端面,冷凝翅片組與冷端面連接,且冷凝翅片組的每一個冷凝翅片底側為逐漸向下傾斜,散熱翅片組與熱端面連接,風扇則設于第二空氣入口與散熱翅片組之間;通過每一個冷凝翅片底側的傾斜設計,使空氣氣流在進入殼體內后于冷凝翅片上凝結出的水滴能夠快速地滑落,且經除濕后的低溫氣流與由第二空氣入口進入的外界空氣氣流混合后,以風扇推送而通過散熱翅片,并有效帶走散熱翅片上的熱能,借以增加熱電除濕裝置的除濕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電除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室內除濕且除濕效率高于傳統熱電除濕裝置的薄型熱電除濕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傳統的除濕機通過壓縮機推動冷媒在包括冷凝器和蒸發器的管路中循環,因壓力差異而有液態及氣態變化,在蒸發器處,當冷媒在管內由液態蒸發為氣態時吸熱,將由機外吸入而流過管外的空氣降低溫度,使空氣中的水氣因溫度降低而凝結成水滴排出,而經過去除濕氣后的空氣則在冷凝器處冷卻剛由壓縮機壓縮送出的高溫冷媒,使干燥空氣升溫再排出至外界,通過這樣循環的方式,以去除室內空間內空氣中所含的水氣。但這種除濕機,為了在內部容納壓縮機、冷凝器與蒸發器,必須具有相當體積和重量,而無法于小空間的衣柜或鞋柜內使用該種除濕機。
為了改善除濕機體積過大的問題,即有廠商以熱電致冷芯片(ThermoelectricCooling Module)取代壓縮機的設計,如JPH06-163997的專利公開案所示,請參閱圖1,該公開案熱電裝置21中的熱電致冷芯片是于兩個熱電導體28之間固設串接的N型半導體24及P型半導體26,利用對N型半導體24及P型半導體26提供一電流,電流中帶有能量的載子即通過N型半導體24及P型半導體26的串接設計向同一個端面的熱電導體28移動并累積在該端面的熱電導體28,使該端面的熱電導體28溫度升高,而成為一熱端面,這時,另一個端面的熱電導體28則因電流中帶有能量的載子均為遠離熱端面,因此成為一冷端面。在這種除濕機構的設計中,進入除濕機內的空氣氣流首先經過熱電致冷芯片的冷端面降低溫度,使空氣氣流中的水氣于冷端面冷凝成水滴并排出,而除濕后的冷空氣氣流則于通過熱電致冷芯片的熱端面并帶走熱端面的熱能后排出至外界。
在熱電致冷芯片未通電時,冷端面及熱端面是為等溫,通電后,冷端面的能量被電流中的載子帶至熱端面,因此,當冷端面的冷度愈趨近于冷凝水氣的溫度時,冷端面減少的熱能即累積增加于熱端面,但除濕后的冷空氣氣流由于體積關系,所能帶走的熱能有限,導致冷端面與熱端面之間溫差較大時,冷端面無法將熱能傳遞至熱端面而降溫,冷端面冷凝水氣的效果自然較差。為改善這項缺陷,該專利公開案于除濕后的冷空氣氣流進入熱端面之前,由外界引入一空氣氣流,使冷空氣氣流混合該外界空氣后,增加空氣氣流的體積,借以增加能帶走熱端面的熱能的空氣氣流體積。該專利公開案的設計,主要是于氣流進入熱端面的前側處設置一開口部31,而空氣氣流通過熱端面后排出至外界的空氣出口處設置一橫流風扇29,通過橫流風扇29的抽吸作用,外界空氣經由開口31進入除濕機內成為一第二空氣氣流,且與除濕后的冷空氣氣流混合后通過熱端面,以帶走熱端面的熱能。橫流風扇29以抽吸方式形成的氣流特性在于,是為一束平整且穩定的氣流,也就是氣流的截面及形狀均為固定,因此,第二空氣氣流與冷空氣氣流受橫流風扇29抽吸所形成的混合氣流即為平整且穩定的混合氣流;當混合氣流通過熱端面時,熱端面只有與混合氣流截面的交集處,才能被混合氣流帶走熱能,致使熱端面的散熱效果仍然受到限制,而當熱端面的散熱效果受限時,熱電致冷芯片的冷端面的降溫效果也同樣地受到限制,導致冷端面冷凝水氣的效能不佳,除濕效果受到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典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典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188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