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以及一種灰樹花液體發酵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10307.0 | 申請日: | 2018-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552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雷;楊淑琴;郭秀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遷安貝麗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P1/02;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艷 |
| 地址: | 064400 河北省遷安***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灰樹花菌株 灰樹花 水提 液體發酵 磷酸鹽 硫酸鹽 氮源 搖瓶種子培養液 發酵培養液 灰樹花多糖 試管培養基 營養補充劑 人工培養 試管培養 培養基 菌絲 發酵罐 發酵液 接種量 干重 瓊脂 分泌 繁殖 生長 申請 發現 | ||
1.一種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試管培養階段,試管培養基包括:氮源、碳源、磷酸鹽、硫酸鹽、瓊脂、和栗樹水提溶液;所述氮源優選為馬鈴薯粉、所述碳源優選為葡萄糖,馬鈴薯粉;其中,所述磷酸鹽優選為磷酸的鉀鹽,更優選為KH2PO4;所述硫酸鹽優選為MgSO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中,所述栗樹水提溶液是通過包括以下步驟制備的:栗樹與水煮沸10分鐘到3個小時,更優選為10分鐘到1小時,最優選為15-40分鐘;其中,所述栗樹(以干重計)與水重量比例為1:1-100,優選為1:2-50,更優選為1:4-25,最優選為1:8-15;優選地,所述栗樹為植株的枝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中,以所述試管培養基的總重量為基準,所述馬鈴薯粉的用量為15-30重量%,所述葡萄糖的含量為1-5重量%,KH2PO4的含量為0.1-0.5重量%,MgSO4的含量為0.05-0.2重量%,VB1的含量為0.0005-0.003重量%,瓊脂的含量為0.5-3重量%,余量為栗樹水提溶液,且馬鈴薯是通過以下方式加入:將所述用量的馬鈴薯煮水,過濾,將過濾后的液體加入;所述栗樹水提溶液是通過以下步驟制備:所述栗樹(以干重計)與水重量比例為1:8-15,煮沸15-4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中,所述試管培養基包括VB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中,在搖瓶培養階段,搖瓶種子培養液中添加有栗樹水提溶液。
6.一種灰樹花菌株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搖瓶培養階段,搖瓶種子培養液包括氮源、碳源、磷酸鹽、硫酸鹽、和栗樹水提溶液;所述氮源優選為馬鈴薯粉或酵母粉和馬鈴薯粉的組合、所述碳源優選為葡萄糖,馬鈴薯粉;其中,所述磷酸鹽優選為磷酸的鉀鹽和銨鹽,更優選為KH2PO4和NH4H2PO4;所述硫酸鹽優選為MgSO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培養方法,其中,所述栗樹水提溶液是通過包括以下步驟制備的:栗樹與水煮沸10分鐘到3個小時,更優選為10分鐘到1小時,最優選為15-40分鐘;其中,所述栗樹(以干重計)與水重量比例為1:1-100,優選為1:2-50,更優選為1:4-25,最優選為1:8-15;優選地,所述栗樹為植株的枝桿。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培養方法,其中,所述馬鈴薯粉的用量為0.4-0.8重量%,所述葡萄糖的含量為0.8-3重量%,酵母粉的含量為0.1-0.5重量%,KH2PO4的含量為0.08-0.3重量%,MgSO4的含量為0.01-0.4重量%,NH4H2PO4的含量為0.005-0.02重量%,VB1的含量為0.0005-0.003重量%,余量為栗樹水提溶液,且馬鈴薯是通過以下方式加入:將所述用量的馬鈴薯煮水,過濾,將過濾后的液體加入;所述栗樹水提溶液是通過以下步驟制備:所述栗樹(以干重計)與水重量比例為1:8-15,煮沸15-40分鐘;其中,所述培養基的pH值優選為5.5-7,更優選為6-6.5。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培養方法,其中,所述搖瓶種子培養液還包括VB1。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培養方法,其中,在試管培養階段,在試管培養基中添加有栗樹水提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遷安貝麗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遷安貝麗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1030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