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震刀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97890.6 | 申請日: | 2018-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25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志拓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Q3/00 | 分類號: | B23Q3/00;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陽光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趙飛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經濟開***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震 | ||
1.一種抗震刀桿,包括刀頭(1)和桿體(2),所述刀頭(1)與所述桿體(2)螺紋連接,所述刀頭(1)和所述桿體(2)內部形成腔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10)的內部設有上減震塊(3)、下減震塊(4)、若干個上蝶形彈簧(5)、壓縮彈簧(6)和若干個下蝶形彈簧(7),若干個上蝶形彈簧(5)層疊套設在所述上減震塊(3)的上端的上限位柱(31)上、且位于所述上減震塊(3)的第一柱部(32)的上端面與所述腔體(10)的頂壁之間,若干個下蝶形彈簧(7)層疊套設在所述下減震塊(4)的下端的下限位柱(41)上、且位于所述下減震塊(4)的第二柱部(42)的下端面與所述腔體(10)的底壁之間,所述壓縮彈簧(6)設置在所述上減震塊(3)的第一柱部(32)與所述下減震塊(4)的第二柱部(42)之間,且所述壓縮彈簧(6)的上部套設在所述上減震塊(3)的下部的限位凸臺(33)上,所述壓縮彈簧(6)的下部套設在所述下減震塊(4)的上部的伸縮套(43)上,所述上減震塊(3)的下部的伸縮桿(34)活動設置在所述伸縮套(43)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10)的內部還設有一對減震環(8),所述減震環(8)包括底架(81)和若干個橡膠塞頭(82),一個所述減震環(8)的底架(81)的環形板部(811)設置在若干個上蝶形彈簧(5)中位于最下方的上蝶形彈簧(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柱部(32)的上端之間,另一個所述減震環(8)的環形板部(811)設置在第二柱部(42)的下端與若干個下蝶形彈簧(7)中位于最上方的下蝶形彈簧(7)的上端之間,所述環形板部(811)的外周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L型板部(812),所述L型板部(812)的延伸部(8121)連接在所述環形板部(811)的外周上,所述L型板部(812)的彎折部(8122)連接在所述延伸部(8121)的外端、并沿所述環形板部(811)的軸線方向延伸,所述橡膠塞頭(82)的塞柱部(821)安裝在所述彎折部(8122)的塞孔(81221)內,所述橡膠塞頭(82)的壓頭部(822)抵觸在所述腔體(10)的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10)的內部還設有一對減震墊圈(9),一個減震墊圈(9)設置在所述第一柱部(32)的下端與所述壓縮彈簧(6)的上端之間,另一個減震墊圈(9)設置在所述第二柱部(42)的上端與所述壓縮彈簧(6)的下端之間,一對減震墊圈(9)的外周均抵觸在所述腔體(10)的內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墊圈(9)具有基環部(91)、上彎環形撐臂(92)和下彎環形撐臂(93),所述上彎環形撐臂(92)和所述下彎環形撐臂(93)對稱設置在所述基環部(91)的外周上,所述上彎環形撐臂(92)的外周抵觸在所述腔體(10)的內壁上,所述下彎環形撐臂(93)的外周抵觸在所述腔體(10)的內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減震塊(3)的內部設有第一流道(35),所述下減震塊(4)的內部設有第二流道(4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減震塊(3)設置在所述腔體(10)的上部,所述下減震塊(4)設置在所述腔體(10)的下部,所述壓縮彈簧(6)設置在所述腔體(10)的中部,且所述壓縮彈簧(6)位于所述上減震塊(3)與所述下減震塊(4)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刀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彎環形撐臂(92)的外周面和所述下彎環形撐臂(93)的外周面上均設有若干個環形凹坑(9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9789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