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旋轉后視鏡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94001.0 | 申請日: | 2018-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01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燕紅;廖興華;劉曈昽;王珊;黃艷峰;韋順達;李高強;陳鐳;劉峰;羅章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1/06 | 分類號: | B60R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王沙沙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光鏡片 棉線 殼體 后視鏡 轉動 電動旋轉 圓形通孔 反光 緊貼 電機帶動 電機固定 轉軸末端 反光面 霧水 雜物 電機 體內 清晰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旋轉后視鏡,包括殼體,殼體的一側端面設有圓形通孔;電機固定于殼體內,電機的轉軸末端連接有圓形的反光鏡片,反光鏡片安設于殼體的圓形通孔處;反光鏡片的反光面上緊貼有一根棉線。本發明通過緩慢轉動的電機帶動反光鏡片轉動,同時結合緊貼于反光鏡片表面的棉線,使得反光鏡片在轉動的過程中,其反光面上的霧水和雜物被棉線刮去,從而使反光鏡片的反光面清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后視鏡裝置,具體涉及到一種電動旋轉后視鏡。
背景技術
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駕駛者往往利用車輛的后視鏡來觀察車輛的后方、側方和下方的行駛情況,因而車輛的后視鏡是否清晰直接影響駕駛者的后方、側方和下方視野,進而影響行車安全性。日常生活中,車輛很多時候需要在雨天環境中行駛。目前,車輛在雨天行駛時其后視鏡上容易附著較多的水滴,這使得駕駛者的后方、側方和下方的視野較差,進而導致車輛的安全性較低。現有的車外后視鏡除水方案及其缺點是:1、加裝雨眉,對于下大雨效果不好;2、噴防水劑,只管幾個月;3、電加熱,除霧可以,除水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動旋轉后視鏡,用于雨霧天后視鏡的可靠除水。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電動旋轉后視鏡,包括殼體,殼體的一側端面設有圓形通孔;電機固定于殼體內,電機的轉軸末端連接有圓形的反光鏡片,反光鏡片安設于殼體的圓形通孔處;反光鏡片的反光面上緊貼有一根棉線。
根據上述方案,所述殼體內還設有棉線張緊裝置;棉線張緊裝置包括固定于殼體內的支座;支座上開設有內螺紋通孔和供棉線自由穿過的引線孔;內螺紋通孔和引線孔均平行電機的轉軸設置;螺桿螺接于內螺紋通孔內;螺桿遠離反光鏡片的一端連接有棉線固定架,靠近反光鏡片的一端螺接有緊固螺母;殼體設有圓形通孔的端面設有供螺桿穿過的通孔,緊固螺母位于殼體的外部;滾輪通過支柱連接于支座靠近反光鏡片的一側;所述棉線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殼體內壁,另一端依次經過反光鏡片的反光面、滾輪、引線孔后與棉線固定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反光鏡片為凸面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緩慢轉動的電機帶動反光鏡片轉動,同時結合緊貼于反光鏡片表面的棉線,使得反光鏡片在轉動的過程中,其反光面上的霧水和雜物被棉線刮去,從而使反光鏡片的反光面清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隱藏殼體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圖中各標號的釋義為:電機1,固定支架2,第一軸承3,聯軸器4,轉動軸5,支撐支架6,第二軸承7,棉線8,反光鏡片9,緊固螺母10,滾輪11,螺桿12,支柱13,支座14,棉線固定架15,殼體16。
本發明包括包括圓筒形的殼體16,殼體16的一側端面設有圓形通孔以安放反光鏡片9。電機1通過固定支架2固定于殼體16內,電機1的轉軸通過第一軸承3轉動連接于固定支架2上。支撐支架6固定于殼體16內,轉動軸5通過第二軸承7轉動連接于支撐支架6。轉動軸5與電機1的轉軸同軸心設置,轉動軸5的一端與電機1的轉軸之間通過聯軸器4連接,轉動軸5的另一端連接于圓形反光鏡片9的背面,反光鏡片9安設于殼體16的圓形通孔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華大學,未經西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940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