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跟蹤精度和能量消耗指標下的多傳感器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79980.2 | 申請日: | 2018-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38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新德;董一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梁耀文 |
| 地址: | 21009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跟蹤 精度 能量消耗 指標 傳感器 管理 方法 | ||
1.一種基于跟蹤精度和能量消耗指標下的多傳感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針對傳感器網絡中的每一個傳感器,構建傳感器鑒別框架:A={A1,A2,…,AM};
(2)基于DSmT理論,構建該鑒別框架下的超冪集空間DA={A,∪,∩};
(3)對超冪集中的每一個傳感器組合,通過卡爾曼濾波算法,進行目標跟蹤,得到跟蹤精度;
(4)根據傳感器切換過程,通過能量函數,計算每一個傳感器的能量消耗量;
(5)根據步驟(3)得到的跟蹤精度與步驟(4)得到的能量消耗,構建決策矩陣;
(6)通過BF-TOPSIS多評價策略,獲取最佳傳感器代表,并利用該傳感器組合,進行當前時刻的目標跟蹤。
所述步驟(1)中構建傳感器鑒別框架的具體步驟如下:
原始傳感器網絡中的傳感器有A1,A2,…,AM,由這些傳感器直接構成傳感器鑒別框架:A={A1,A2,…,AM}。
所述步驟(2)中構建超冪集空間的具體步驟如下:
A1,A2,…,AM∈DA
公式(2.1)中的Ai,i∈{1,…,M}代表虛擬傳感器;DA代表一個冪集空間;
如果Ai,Aj∈DA,則
Ai∩Aj∈DA,Ai∪Aj∈DA
公式(2.2)中的Ai∩Aj交集運算構成合取焦元,Ai∪Aj并集運算構成析取焦元,由所有這些焦元構成一個冪集空間,即DA={A,∪,∩}。
所述步驟(3)中得到跟蹤精度的具體步驟如下:
X(k+1|k)=F(k)X(k|k),
P(k+1|k)=F(k)P(k|k)FT(k)+Q(k),
γ(k+1)=Z(k+1)-H(k+1)X(k+1|k),
S(k+1)=H(k+1)P(k+1|k)HT(k+1)+R(k+1),
K(k+1)=P(k+1|k)HT(k+1)S-1(k+1),
X(k+1|k+1)=X(k+1|k)+K(k+1)γ(k+1),
P(k+1|k+1)=P(k+1|k)-K(k+1)·S(k+1)KT(k+1);
其中,X(k|k)為k時刻下的狀態變量,F(k)為狀態轉移矩陣,H(k)為量測矩陣,Q(k)和R(k)為狀態噪聲協方差和觀測噪聲協方差,S(k)為中間變量,K(k)為卡爾曼增益,P(k|k)為估計協方差,Z(k+1)為實測數據,γ(k+1)為使用當前傳感器Ai得到的跟蹤精度。
所述步驟(4)中計算每一個傳感器的能量消耗量的具體步驟如下:
如果當前任務傳感器Ai考慮到下一個時刻啟動的傳感器為Aj時候,如果i≠j時,則傳感器Ai消耗的數據傳送能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et和ed是傳感器Ai的傳送數據參數,rij為傳感器Ai與Aj之間的歐式距離,bc為數據傳送的字節數,α為指數系數,設定為2;
傳感器Aj的數據接收能量消耗函數為
Er(Aj)=erbc
其中,er為傳感器Aj的接收能量消耗,bc為數據傳送的字節數;類似地,傳感器Ai的監測與數據處理的能量消耗函數為Es(Aj)=esbs;因此,選擇傳感器Aj的能量消耗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e0=(et+er)bc+esbs,e1=edbc,es,bs為傳感器處理數據參數;
根據上述公式得到能量消耗量;
所述步驟(5)中構建決策矩陣的具體步驟如下:
根據計算出的每一個傳感器組合對應的跟蹤精度和能量消耗,構建得到決策矩陣:
其中,C1代表跟蹤精度指標,C2代表能量消耗指標,Ai代表虛擬傳感器,Sj(i)代表指標Cj下第i個傳感器的評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跟蹤精度和能量消耗指標下的多傳感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通過BF-TOPSIS多評價策略,獲取最佳傳感器代表,并利用該傳感器組合,進行當前時刻的目標跟蹤的具體步驟如下:
Sij表示第j個指標下第i個傳感器的評分,|DA|表示超冪集中元素的個數;
上述公式中的ω代表第j個指標的權重,設為1/N,N為指標個數,mbest(Ai)為完全支持Ai的基本概率賦值,即mbest(Ai)=m(Ai)=1;mworst(Ai)為完全不支持Ai的基本概率賦值,即
最后,根據上述公式中計算得到的值的大小,對傳感器進行排序,傳感器對應的C(Ai,Abest)值越小,選擇該傳感器的可能性最大;
獲取最佳的傳感器A*后,重復步驟(3)從而實現目標的跟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7998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