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環形裝置和車輛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64531.0 | 申請日: | 2018-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967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明(設計)人: | 樸敃九;羅亨圭;鄭在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R25/24 | 分類號: | B60R25/24;B60R25/01 |
| 代理公司: | 11314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身份驗證器 感應電流 遠程控制裝置 車輛系統 環形裝置 加密密鑰 響應 導電 配置 | ||
本發明涉及車輛、環形裝置和車輛系統。所述車輛可以包括:導電的線圈;以及身份驗證器,其配置為響應于接收到電流而啟動,并向遠程控制裝置請求加密密鑰。當磁體接近所述線圈時,線圈中可以產生感應電流,并且所述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響應于從線圈接收到感應電流而啟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一種車輛技術,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車輛、環形裝置和包括車輛和環形裝置的車輛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的車輛遠程控制系統允許用戶進行各種遠程操作,例如打開和關閉車門或啟動車輛,而無需在車輛的點火裝置中插入鑰匙。遠程控制系統通常使用便攜式遠程控制裝置(例如智能卡或遙控鑰匙)進行無線通信。
近年來,各種技術的發展使得手持可穿戴設備能夠控制車輛。然而,傳統的可穿戴設備需要安裝在其中的電池以與車輛進行無線通信。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標致力于提供一種具有便攜性和便利性的環形裝置。本發明的另一個目標致力于提供一種由所述環形裝置啟動的車輛。本發明的再一個目標致力于提供一種夠利用所述環形裝置執行用戶身份驗證的車輛。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將會在某種程度上在如下說明中提出,并且在某種程度上根據說明變得明顯,或者可通過本發明的實施而進行學習。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車輛可以包括:導電的線圈;以及身份驗證器,其配置為響應于接收到電流而啟動,并向遠程控制裝置請求加密密鑰。當磁體接近線圈時,線圈中可以產生感應電流,并且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響應于從線圈接收到感應電流而啟動。
車輛可以進一步包括:把手,其配置為打開車門。線圈可以設置在把手中或與把手鄰近。
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從遠程控制裝置接收加密密鑰以比較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并且基于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的比較結果認證遠程控制裝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車輛系統可以包括:環形裝置,其包括磁體;車輛,其包括導電的線圈和身份驗證器,所述身份驗證器配置為響應于接收到電流而啟動并向遠程控制裝置請求加密密鑰;以及遠程控制裝置,其配置為響應于接收到加密密鑰請求信號而向身份驗證器發送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當環形裝置的磁體接近線圈時,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并且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響應于從線圈接收到感應電流而啟動。
環形裝置的磁體可以包括磁鐵、電磁體和永磁體中的至少一者。
車輛的身份驗證器可以配置為從遠程控制裝置接收加密密鑰以比較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并且基于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的比較結果認證遠程控制裝置。
環形裝置可以包括戒指。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車輛可以包括:導電的線圈;喚醒部分,其配置為感測用戶的輸入,并且響應于感測到用戶的輸入而將電流供應至線圈;以及身份驗證器,其配置為接收加密密鑰。線圈可以響應于接收到電流而磁化。
喚醒部分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將響應于感測到用戶的輸入而將電流供應至身份驗證器。
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響應于從喚醒部分接收到電流而開啟。
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響應于從喚醒部分接收到電流而發送加密密鑰請求信號。
車輛可以進一步包括:把手,其配置為打開車門。線圈可以設置在把手中或與把手鄰近。
身份驗證器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比較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并且基于接收到的加密密鑰與預先儲存的加密密鑰的比較結果認證遠程控制裝置。
喚醒部分可以包括被按壓的按鈕形式的輸入設備。輸入設備可以配置為將響應于被按壓而將電流供應至線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645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