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61201.6 | 申請日: | 2018-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00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敬;劉安榮;劉洪波;王振杰;黃宗歷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貴福生態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5/00 | 分類號: | C05F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54000 貴州省銅***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有機肥 制備 氨基酸 食用菌廢菌棒 氨基丁酸 茶葉品質 動物糞便 噴漿干燥 氣體產生 厭氧發酵 沼氣池 研磨 茶樹 富含 綠茶 廢棄物 施肥 | ||
本發明涉及改善茶葉品質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提高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經過將食用菌廢菌棒、動物糞便以及茶葉廢棄物混合,并在沼氣池中厭氧發酵至無氣體產生為止,并將其作為原料研磨,噴漿干燥而成有機肥,使得將其對茶樹施肥,有效提高了茶葉產量,并且改善了茶葉的品質,使得制備出來的綠茶中富含γ氨基丁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改善茶葉品質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提高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菌廢菌棒是在食用菌采摘之后殘留下來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木屑、麩皮、菌絲殘留體等有機質成分;目前,對于食用菌廢菌棒的處理方式是:將廢菌棒作為原料制備燃料,將廢菌棒作為出菇過程的二次利用,將廢菌棒用于生產飼料或肥料;尤其是將廢菌棒作為原料制備肥料,得到了較快的研究和發展,使得食用菌生產產業產生的廢菌棒得到了快速處理;可是,現有技術中,對于食用菌廢菌棒利用過程中,對于廢菌棒主要停留在廢菌棒的營養回收利用層面,導致對食用菌廢菌棒的功能研究不夠充分,促使在制備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制備農作物、經濟作物等專用肥的過程中,其處理方式,原料選取等配制不合理,造成難以被作物充分利用,而且功效不全面、不理想。
γ氨基酸,即γ氨基丁酸,具有顯著降血壓、改善肝功能的保健功效,提高茶葉中的γ氨基丁酸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發的熱點,例如:現有技術中,有針對茶樹種植過程中,對茶樹采取遮陰95%左右的遮陰網遮陰處理,使得種植獲得的茶葉經過加工處理,達到改善γ氨基酸含量的目的。可見,現有技術中,是針對茶樹生長光照環境的變化來實現對茶葉中γ氨基酸含量改善研究的;而對于茶樹種植過程中,需要對茶樹進行營養補充并施肥處理,達到改善茶樹生長態勢的目的,可是,現有技術中,并未有關于對茶樹生長過程中,經過有機肥的施肥處理,使得茶樹上生長的茶葉品質得到改善,在經過加工處理之后,能夠有效改善其γ氨基酸含量的相關文獻報道。
鑒于此,本研究者結合在對茶樹生長用專用有機肥研究過程中,針對茶葉產量以及茶葉品質得到改善的基礎上,得出能夠改善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為茶葉種植品質改善過程用肥提供了新思路。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提高茶葉γ氨基酸含量的有機肥制備方法,將食用菌廢菌棒與茶葉廢棄物等質量混合,送入粉碎機粉碎成顆粒度≤10mm的碎屑;將碎屑與動物糞便按照質量比為1:0.2-0.5混合成混合物,送入沼氣池中,加水淹沒混合物1cm深,浸泡2-5天,密封發酵至不再產生氣體,得漿液;將漿液送入研磨機中研磨,過50-200目篩,噴漿干燥,即得。
所述的碎屑,與動物糞便質量比為1:0.3。
所述的送入沼氣池,在送入之前,還向混合物中拌入有占混合物質量3-5%的增效劑;所述的增效劑是枯草芽孢桿菌與苦楝樹葉粉末按照質量比為1:150-350混合而成。
所述的增效劑是枯草芽孢桿菌與苦楝樹葉粉末按照質量比為1:270混合而成。
所述的增效劑,在拌入之后,加水浸潤混合物之后,在25-30℃下堆放處理5-7天,再轉入沼氣池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創造將制備得到的有機肥用于對茶樹林進行追肥施肥處理,每年的2月、9月各施肥一次,按照每畝施肥130kg;施肥處理過程采取距離茶樹3-5cm溝施填埋的方式。在本發明創造過程中,對于種植出來的茶葉進行綠茶加工方法是經過茶青采摘、茶青預處理(攤晾)、殺青、烘干步驟而成;在處理過程中,參照現有技術中的綠茶生產工藝進行,例如:專利申請號為201710613782.X中公開的技術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貴福生態肥業有限公司,未經貴州省貴福生態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612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