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巖溶地區連續配筋混凝土板跨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59233.2 | 申請日: | 2018-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85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線晨;張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1C5/08 | 分類號: | E01C5/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巖溶 地區 連續 混凝土 跨越 方法 | ||
1.一種巖溶地區連續配筋混凝土板跨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塑性鉸線理論計算配筋率,以及根據對配筋率的影響,基于塑性鉸線理論優化連續配筋混凝土板布置位置;
一、基于塑性鉸線理論計算配筋率的步驟包括:
步驟1.1、在不同長寬比的條件下,分別求取塑性應變增量分布圖并抽象出相應破壞形式;
步驟1.2、在不同支撐條件下,分別求取塑性應變增量分布圖并抽象出相應破壞形式;
步驟1.3、根據支撐條件和破壞形式,采取塑性鉸線理論計算極限彎矩和配筋率;
二、基于塑性鉸線理論優化連續配筋混凝土板布置位置的步驟包括:
步驟2.1、根據溶洞尺寸和上覆土層性質估計塌陷坑大小,具體步驟為:
溶洞上覆土層厚度為hs,內摩擦角為溶洞跨度為lr;
設溶洞頂板沿全跨塌陷,并經由上覆土層向地面發展形成塌陷坑,且塌陷坑的傾角與上覆土層的內摩擦角一致,也等于從而得到地面位置的塌陷坑大小l0:
設地面上方的路基填筑高度為he,內摩擦角為重度為γe;
連續配筋混凝土板自地面起算的布置高度為ht,當塌陷坑經由路基填土向上發展至連續配筋混凝土板時,其尺寸lt將進一步增長為:
步驟2.2、根據塌陷坑規模和荷載大小,計算連續配筋混凝土板布置位置對配筋率的影響,并選擇使配筋率最小的位置作為連續配筋混凝土板的最佳布置位置;
求取配筋率最小時連續配筋混凝土板布置位置的具體步驟如下:
設車輛等效均布荷載為qv;連續配筋混凝土板上方的路基厚度為he-ht,he為地面上方的路基填筑高度;
故其所需承擔的荷載q為:
q=qv+(he-ht)·γe
根據基于塑性鉸線理論的配筋率解析解,得到:
令求得配筋率為最小時的連續配筋混凝土板布置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溶地區連續配筋混凝土板跨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3中采取塑性鉸線理論計算極限彎矩的具體步驟如下:
設板上作用有均布荷載q,在板的微單元面積dxdy上引起的虛位移為δ,則總的外功為:
W=∫∫qδdxdy=q∫∫δdxdy=qΩ
式中,Ω為板下垂位置與原平面之間的體積;
板中點的虛位移δ為1,計算得到Ω=(3λ-η)ly2/6,則:
式中,λ為長寬比;η為塑性鉸線的位置參數;ly為短跨方向跨度;
板中塑性鉸線所做的內功為:
式中,i=m1/muy,k=mux/muy,m1為長跨方向支座塑性鉸線上單位長度內的極限彎矩,mux、muy分別為矩形鋼筋混凝土板長跨、短跨方向承受的極限彎矩;
根據內功與外功的能量平衡關系:W=D,計算得到極限荷載q:
另得到極值條件下的極限荷載q:
以極限荷載q作為自變量,求解矩形鋼筋混凝土板承受的極限彎矩muy: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5923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