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茶提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58360.0 | 申請日: | 2018-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971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芳 |
| 主分類號: | A23F3/08 | 分類號: | A23F3/08;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茶提香 茶葉 烘干 紅光 發酵 照射 茶葉加工技術 水蒸氣 紫外光照射 茶葉品質 二次烘干 篩分處理 循環發酵 色香味 均一 揉捻 萎凋 香氣 制備 | ||
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紅茶提香方法。本發明的紅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采用第一紅光對經過萎凋和揉捻的茶葉進行照射;(2)對茶葉進行循環發酵和紅光照射后,進一步進行紫外光照射處理;(3)采用水蒸氣對茶葉進行處理;(4)二次烘干處理;(5)篩分處理。本發明的紅茶提香方法采用了不同于常規發酵和烘干工藝的發酵和烘干方法對茶葉進行處理,有效提升了茶葉的色香味,尤其是香氣,并且制備得到茶葉品質均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茶提香方法。
背景技術
紅茶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茶類,現有紅茶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小種紅茶、功夫紅茶和紅碎茶。其中,功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其制備工藝一般為萎凋、揉捻、發酵和干燥,所采用的原料細嫩,制工精細,制備得到的紅茶外形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香氣濃郁,滋味醇和而甘濃,湯色、葉底紅艷明亮,具有形質兼優的特點。而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原料、工藝和人為等因素,尤其是在干燥提香過程溫度忽高忽低,使得加工得到的紅茶存在香氣質量參差不齊,茶湯滋味平淡、口感生澀等問題,難以滿足日常消費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紅茶提香方法。本發明的紅茶提香方法采用了不同于常規發酵和烘干工藝的發酵和烘干方法對茶葉進行處理,有效提升了茶葉的色香味,尤其是香氣,并且制備得到茶葉品質均一。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紅茶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一芽一葉作為茶葉原料,并依次經過萎凋和揉捻;將揉捻得到的茶葉按5-8cm的厚度攤放,并采用第一紅光照射30-40min;(2)將第一紅光照射后的茶葉按5-10cm的厚度攤放于溫度為25-28℃、濕度為65-75%的發酵室內,發酵40-50min后,采用第二紅光照射10-15min,繼續發酵30-40min,再次采用第二紅光照射5-10min后,采用紫外光照射5-10min,得發酵茶葉;(3)將所述發酵茶葉按15-20cm的厚度堆放,并通入0.5-0.6MPa的水蒸氣處理50-60s后,攤涼至茶葉溫度為45-50℃;(4)將攤涼后的茶葉置于烘干機中,于110-120℃下烘40-50min后,放入轉速為3-5r/min的滾筒中滾動,并往所述滾筒中通風至所述茶葉溫度降至35-40℃;然后再將茶葉放入烘干機中,于80-90℃下烘80-100min;(5)將烘干后的茶葉進行篩分、包裝,即得所述紅茶。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第一紅光的波長為670-700nm、光照強度為250-270Lx。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第二紅光的波長為650-660nm、光照強度為180-200Lx。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紫外光的波長為220-250nm、光照強度為200-250Lx。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水蒸氣的溫度為105-115℃。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通風的風溫度35-40℃。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紅茶提香方法從發酵工藝和烘干工藝入手,在發酵之前,先采用紅光對揉捻過的茶葉進行照射,一方面,可散發茶葉中過多的汁液水分,使茶葉的含水量降至70-75%,不僅散發了一部分的生青味,而且利于提升茶葉后續發酵過程中的品質,另一方面,可對茶葉產生刺激作用,提升了茶葉中的酶活性,從而利于促進后續發酵過程中的酶促氧化反應,進而促進了茶葉內含物的積累。在發酵過程中,循環發酵和紅光照射過程兩次,發酵后的第一次紅光照射再次對茶葉中的酶進行刺激,進一步加快了酶促反應的進行,同時散發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不良氣味和汁液,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80%以下;再次發酵后的紅光照射,一方面可對茶葉轉化的物質進行均質化,從而提升了茶葉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使得茶葉的葉溫進一步升高,使茶葉中的酶失活,終止茶葉中的酶促反應,遏制了茶褐素的生成,而紅光照射之后的紫外光照射進一步殺滅了茶葉中的微生物,避免了茶葉的后發酵,保證了茶葉的貯藏品質,同時,發酵時間大大縮短,不會出現長時間發酵使茶湯發酸的現象。進一步的,在發酵過后采用水蒸氣進行處理,一方面對茶葉進行了催熟,提升了茶葉的香氣均一度和協調性,同時高溫進一步破壞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避免了后續貯藏過程中茶葉的持續氧化和發酵,一方面補充了發酵時最后兩次光照過程散發的水分,避免了在后續烘干過程造成茶葉過干粉碎的現象。最后,烘干過程采用二次烘干工序,第一次烘干用于除去茶葉中大量的水分,使茶葉中含水量低至10-12%,在第一次烘干后進行通風滾動,用于除去茶葉第一次烘干過程中產生的熱氣、悶青氣和茶沫,進而提升了茶的色香味,第二次烘干為文火慢烘,用于茶葉的進一步提香和干燥。綜上,本發明紅茶提香方法中各個步驟緊密結合,大大提升了茶葉的色、香、味,茶葉品質好且均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芳,未經王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583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酵茶智能化固態發酵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茶類——捌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