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單元成像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54943.6 | 申請日: | 2018-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24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黃銳敏;范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21/36 | 分類號: | G02B21/36;G02B21/32;G02B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喻嶸;佛新瑜 |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單元 漂移補償 圖像采集機構 成像系統 分析過程 分析數據 后續圖像 漂移現象 圖像信息 恒定的 漂移量 圖像 增設 研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單元成像系統,用于獲取生物單元的圖像信息,包括:圖像采集機構以及漂移補償機構;其中:所述漂移補償機構用于補償生物單元的漂移量以使所述生物單元保持在恒定的位置;所述圖像采集機構用于獲取經由所述漂移補償機構進行漂移補償后的所述生物單元的圖像。本發明通過增設漂移補償機構來消除生物漂移現象對后續圖像分析過程的影響,以使研究人員獲得更真實、準確的關于生物單元的分析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觀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觀測生物單元的觀測系統。
背景技術
生命科學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先進的儀器技術的發展,成像系統是其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儀器之一。隨著光學分辨率的提高,顯微成像中樣品的漂移會對實驗結果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尤其是納米尺寸微小結構的三維重構和細胞內微小結構的動態變化觀察的實驗,以及需要長時間記錄的活細胞成像實驗等。例如,當長時間觀察細胞的生長變化時,需要使細胞的相對位置不變,以使得細胞始位于所獲取的圖像的確定位置,然而,細胞的漂移使得通過攝像裝置所獲取的細胞在圖像中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對根據圖像信息來分析細胞變化十分不利,在一些情況下,細胞甚至偏移至攝像裝置無法采集到的區域,使得攝像裝置無法采集到具有細胞的圖像。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生物單元成像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物單元成像系統,用于獲取生物單元的圖像信息,包括:圖像采集機構以及漂移補償機構;其中:
所述漂移補償機構用于補償生物單元的漂移量以使所述生物單元保持在恒定的位置;
所述圖像采集機構用于獲取經由所述漂移補償機構進行漂移補償后的所述生物單元的圖像。
優選地,所述生物單元設置于玻片上間以形成樣品單元,下層的所述玻片的上表面鋪設有納米顆粒以形成納米顆粒層;其中:
所述漂移補償機構根據所獲取的所述納米顆粒層的圖像變化來獲取所述生物單元的漂移量并對所述漂移量進行補償。
優選地,所述漂移補償機構包括:
壓電平臺,所述樣品單元設置于所述壓電平臺的鏤空位置;
漂移采集模組,其用于實時獲取所述納米顆粒層的圖像信息;
分析控制模組,其用于分析所述納米顆粒層的圖像信息以計算出所述生物單元的漂移量,并根據所計算出的漂移量來控制所述壓電平臺以對所述生物單元的漂移量進行補償。
優選地,所述漂移采集模組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向所述樣品單元發射能夠使所述納米顆粒層顯像的第一波長范圍的光線;
第一攝像裝置,其通過接收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射的光線以獲取所述納米顆粒層的圖像。
優選地,所述圖像采集機構包括:
第二光源,其用于向所述生物單元發射光線以使生物單元顯像;
第二攝像裝置,其用于接收生物單元借由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線所反射發出的第二波長范圍的光線以獲取生物單元的圖像。
優選地,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射的光線的波長范圍與所述第二光源所發射的光線的波長范圍不同。
優選地,所述第一攝像裝置和所述第二攝像裝置均位于所述壓電平臺的下方,所述第一攝像裝置和所述第二攝像裝置通過二向色鏡組對第一波長范圍和第二波長范圍的光線進行分離而接收對應的光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549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微鏡Z軸調焦機構
- 下一篇:波長轉換裝置及投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