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48515.2 | 申請日: | 2018-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79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龍紅明;錢立新;章裕東;李寧;羅云飛;春鐵軍;孟慶民;李家新;余正偉;王平;狄瞻霞;魏汝飛;丁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1/16 | 分類號: | C22B1/1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劉佳偉 |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鐵礦 燒結 碳素 消耗 排放 方法 | ||
1.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保證混合礦的Ah為:50~80;
根據計算鐵礦粉的配比ri;
Ah為混合礦的同化反應特征數,Ai為單種鐵礦粉的同化反應特征數;ri為單種鐵礦粉的配比;m為鐵礦粉種類數量,m≥2;
單種鐵礦粉的同化反應特征數Ai的計算方法為:首先利用檢測裝置測取鐵礦粉試樣(140)數據,再通過以下公式求得單種鐵礦粉的同化反應特征數Ai:
ki=ni/di,
ki為單種鐵礦粉的反應系數;
ni為單種鐵礦粉的粒徑小于0.5mm所占比例,%;
di為粒徑小于0.5mm單種鐵礦粉的粒徑平均值,mm;
Ai為單種鐵礦粉的同化反應特征數,無量綱;
δi為單種鐵礦粉的反應層厚度,mm;
ti為單種鐵礦粉的反應時間,s;
T1i為單種鐵礦粉的同化反應開始溫度值,℃;
T2i為單種鐵礦粉的反應層底部發生同化反應的溫度值,℃;
βi為單種鐵礦粉的升溫速率,℃/s。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試樣準備
將鐵礦粉試樣(140)覆蓋于所述檢測裝置的氧化鈣壓片(130)上,且氧化鈣壓片(130)內部設置有電極;
步驟二:測取數據
利用檢測裝置檢測鐵礦粉試樣(140)的同化溫度和電信號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并獲取數據;
步驟三:計算配比
根據計算鐵礦粉的配比r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裝置包括
加熱單元(100),該加熱單元(100)用于對氧化鈣壓片(130)上的鐵礦粉試樣(140)進行加熱;
計時器(300),該計時器(300)用于對鐵礦粉試樣(140)的同化反應過程進行計時;
以及第一檢測單元和第二檢測單元,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和第二檢測單元用于檢測鐵礦粉試樣(140)的電信號的變化情況和鐵礦粉試樣(140)的同化溫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鈣壓片(130)由上層(131)、中層(132)、下層(133)組成,上層(131)顆粒的平均粒徑為d1,中層(132)顆粒的平均粒徑為d2,下層(133)顆粒的平均粒徑為d3,d1<d2<d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包括第一電極(210)、第二電極(220)和第三電極(230),第一電極(210)、第二電極(220)與第一檢測單元電連接,第一電極(210)、第三電極(230)與第二檢測單元電連接,且第三電極(230)與第二電極(220)處于不同的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降低鐵礦燒結碳素消耗及排放的配礦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檢測單元包括檢測部件a(221)和測溫部件a(222),檢測部件a(221)分別與第一電極(210)、第二電極(220)電連接;測溫部件a(222)與第二電極(220)電連接;
第二檢測單元包括檢測部件b(231)和測溫部件b(232),檢測部件b(231)分別與第一電極(210)、第三電極(230)電連接;測溫部件b(232)與第三電極(230)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4851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