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快速三維拉曼光譜重構技術鑒定交叉筆畫順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47718.X | 申請日: | 2018-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875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連園園;白國華;魯逸林;李冰;郝紅霞;王元鳳;趙東;濮玉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政法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65 | 分類號: | G01N2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侯奇慧 |
| 地址: | 10224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快速 三維 光譜 技術 鑒定 交叉 筆畫 順序 方法 | ||
一種利用快速三維拉曼光譜重構技術鑒定交叉筆畫順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構建一拉曼光譜數據庫;S2:從待鑒定筆跡中選取一待鑒定區域,以該待鑒定區域所在平面為XY平面構建一XYZ坐標系;S3:進行白光重構,獲得多張白光照片;S4:在該待鑒定區域對應的XY平面內均勻選擇多個坐標點,于白光照片中依次通過比較得出每個坐標點對應的最大灰度值,并分別記錄最大灰度值點對應的三維坐標;S5:得到該待鑒定區域的三維拉曼光譜數據集;S6:對三維拉曼光譜數據集進行數據前處理;S7:從上一步驟得到的3D拉曼數據集中選取至少一拉曼指紋峰,進行拉曼重構,得到拉曼重構圖像;S8:根據拉曼重構圖像中的特征峰鑒別待鑒定筆跡中的墨跡書寫順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筆畫書寫順序鑒定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利用快速三維拉曼光譜重構技術鑒定交叉筆畫順序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筆跡鑒定領域,涉及改動文字、添加數字、篡改與變造等問題時,鑒定人通常需要對材料中關鍵的交叉變化處進行驗證,從而確定檢材是否為某一人書寫。此外,判斷書寫人的筆跡特征、書寫筆畫習慣也需要對交叉筆畫書寫順序展開研究。
傳統筆跡鑒定方法多采用二維平面的成像模式,成像的效果容易受到油墨成分的差異、分布狀態、筆畫連續性、聚斂現象等因素影響,并且層次化效率低,空間分辨率差。具體而言,傳統的筆跡鑒定方法包括觀察法、轉印提取法、掃描電子顯微鏡法、熒光法等,分別簡述如下:
(1)觀察法主要依據后書寫筆畫的筆痕線性形態呈現連續性,以及依據后書寫筆畫在筆畫交叉處變窄(即“收斂”現象)來判斷交叉筆畫的順序。該方法的缺點為受鑒定人的主觀影響較大,尤其現象不明顯時,判斷準確率較低。
(2)轉印提取法通過轉印的方式獲取圓珠筆痕的邊緣形態,將對筆痕形態的直接觀察轉為間接觀察,能夠有效避免觀察者的主觀影響,其缺陷在于對筆痕的轉印提取能力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
(3)掃描電子顯微鏡法利用掃描電鏡獲得交叉筆畫微觀圖像進行判斷。該方法對于筆畫油墨較厚或具有明顯凸起層次或筆痕較深的筆跡具有良好的分辨效果。但該方法受限于儀器視野大小影響,觀察范圍有限,而且當筆痕深度較淺時,實驗效果差。
(4)熒光法利用顯微熒光的方法獲取交叉筆畫的熒光圖,借以判斷交叉筆畫的順序。該方法要求形成交叉筆畫的油墨成分不同且熒光特性具有明顯差異,才能得到交叉部位在熒光的連貫性、強度及色料的分布上呈現不同的變化規律,否則無法適用。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拉曼光譜技術傳統中應用于成分檢測,近年來被引入用于文檢鑒定,隨后,有科研人員嘗試用于交叉筆畫書寫順序的鑒定。拉曼光譜大體有以下兩種檢測方式:
(1)通過對同一檢測點不同層次的油墨成分檢測來研究交叉筆畫書寫順序,但是,由于大多數情形下兩種油墨互相混合,該方法難以適用。
(2)采用拉曼面掃描成像技術檢測交叉筆畫,通過賦色擬合成像判斷筆畫的先后順序,但是,限于二維模式,對于出現“網狀”交叉圖像的情形無法得出準確結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快速三維拉曼光譜重構技術鑒定交叉筆畫順序的方法,用以對待鑒定筆跡中的交叉筆畫的順序進行鑒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快速三維拉曼光譜重構技術鑒定交叉筆畫順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對多種現有書寫筆的油墨進行拉曼光譜檢測,分別得到對應的拉曼光譜圖,利用多個拉曼光譜圖構建一拉曼光譜數據庫,每一拉曼光譜圖均有至少一個特征指紋峰;
S2:從待鑒定筆跡中選取一待鑒定區域,以該待鑒定區域所在平面為XY平面構建一XYZ坐標系,該XYZ坐標系為笛卡爾坐標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政法大學,未經中國政法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4771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