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41900.4 | 申請日: | 2018-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39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林璋;劉學明;周晉;于垚;黃秋云;莫曉峰;李典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34/32;C22B30/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陳燕嫻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加熱室 加熱裝置 物料混合 回收區 產品收集裝置 進料機 第二排氣口 原料粉碎機 變價金屬 低溫還原 氯化 加熱棒 攪拌軸 回收 頂部中心位置 催化劑入口 第一排氣口 混合加熱 鹽酸入口 裝置結構 進料口 密封蓋 堿液 殼體 內壁 伸入 室內 | ||
1.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粉碎機、進料機、物料混合加熱裝置以及產品收集裝置,所述原料粉碎機與所述進料機連接,所述進料機與所述物料混合加熱裝置連接,所述物料混合加熱裝置與所述產品收集裝置連接;
所述物料混合加熱裝置包括混合加熱室、攪拌軸以及加熱棒;所述混合加熱室的殼體上設有進料口、催化劑入口、鹽酸入口、第一排氣口以及第二排氣口,所述攪拌軸從所述混合加熱室的頂部中心位置伸入所述混合加熱室內并與所述混合加熱室底部的密封蓋連接;所述加熱棒貼于所述混合加熱室的內壁;
所述產品收集裝置包括第一回收區和第二回收區,所述第一回收區分別與所述第二排氣口以及第二回收區連接,所述第二回收區內裝有堿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上設置有多片扇葉,所述扇葉的直徑為大于等于3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熱室內部頂部處設置有與所述攪拌軸連接的刮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熱室的殼體內壁上設置有耐腐蝕涂層,在殼體內外壁之間設置有保溫層。
5.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危險固廢以連續進料的方式送入原料粉碎機粉碎,然后由進料機輸送至物料混合加熱裝置中,保持物料混合加熱裝置內的原料量為50~1000kg;
將催化劑與鹽酸分別通過催化劑入口和鹽酸入口加入混合加熱室內,啟動攪拌軸,使催化劑和鹽酸與進料機送入的原料混合均勻;
關閉催化劑入口、鹽酸入口和進料機入口,從第一排氣口通入還原氣氛氣體,同時以10~60℃/min的加熱速率升溫至300~500℃,在還原氣氛中進行低溫焙燒處理2~12h;
關閉第一排氣口,焙燒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從混合加熱室的第二排氣口排出,在第一回收區控制溫度,使催化劑冷凝回收,然后在第二回收區通入堿液,洗滌并干燥變價金屬回收產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為氯化鎂或氯化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險固廢與催化劑加入的質量比為1:0.5~1:1.5。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還原氣氛氣體為氮氣或氬氣。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或氨水,所述堿液的pH>14。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還原氯化回收危險固廢中變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價金屬回收產品為氫氧化鉻或砷單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419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