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型新型板材加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20384.7 | 申請日: | 2018-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65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5 |
| 發明(設計)人: | 歷建雙;歷彥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吉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C9/00 | 分類號: | B27C9/00;B27C3/00;B27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蘇友娟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電機 輸出端連接 打磨輥 加工裝置 伸縮氣缸 新型板材 環保型 連接板 收料袋 下外殼 打孔 風機 鉆頭 修邊 一體化設置 傳送機構 內部安裝 向下運動 底端 碎屑 吸入 生產成本 打磨 木板 節約 加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型新型板材加工裝置,包括傳送機構,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輸出端連接有連接板,所述第二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鉆頭,所述第四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打磨輥,所述第三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打磨輥,所述下外殼的底端安裝有風機,所述下外殼的內部安裝有收料袋。本發明通過設置的第二旋轉電機帶動鉆頭旋轉,通過第一伸縮氣缸帶動連接板向下運動,對板材進行打孔,通過設置的第三旋轉電機和第四旋轉電機分別帶動第一打磨輥和第二打磨輥旋轉,對木板進行修邊打磨,通過將打孔與修邊一體化設置,節約了生產成本,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通過設置的風機將加工時產生碎屑吸入收料袋中,便于清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木材加工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環保型新型板材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板材是做成標準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應用于建筑行業,用來作墻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構件,也多指鍛造、軋制或鑄造而成的金屬板。
現有的木板加工時需要打孔及修邊打磨,通常分兩臺機器處理,木板搬運過程中浪費大量時間,增加了生產成本,打孔時通常采用人工手拿電鉆進行打孔,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木板加工時會產生大量碎屑和粉塵,清潔麻煩,碎屑進入機器中容易導致損壞甚至會發生火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型新型板材加工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木板加工時需要打孔及修邊打磨,通常分兩臺機器處理,木板搬運過程中浪費大量時間,增加了生產成本,打孔時通常采用人工手拿電鉆進行打孔,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木板加工時會產生大量碎屑和粉塵,清潔麻煩,碎屑進入機器中容易導致損壞甚至會發生火災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環保型新型板材加工裝置,包括傳送機構,所述傳送機構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包括上外殼和下外殼,所述上外殼的頂端安裝有第一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輸出端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底端的中心位置處安裝有第二旋轉電機,所述第二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鉆頭,所述傳送機構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二伸縮氣缸,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輸出端連接有限位板,所述傳送機構的兩側均設置有第四旋轉電機,所述第四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打磨輥,所述第二打磨輥位于上外殼的內部,所述傳送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第三旋轉電機,所述第三旋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打磨輥,所述第一打磨輥位于第二打磨輥一側的上方,所述下外殼的底端安裝有風機,所述下外殼的內部安裝有收料袋。
優選地,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第一旋轉電機、主動輥、從動輥和皮帶,所述第一旋轉電機安裝在第一傳送機構的一側,且第一旋轉電機的輸出端與主動輥相連接,所述主動輥通過皮帶與從動輥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數量為四個,且兩個第二伸縮氣缸連接一個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橫截面呈“L”形。
優選地,所述上外殼的兩側均安裝有橡膠簾,且橡膠簾位于從動輥的上方,所述下外殼的表面設置有倉門。
優選地,所述連接板的兩側均設置有導向柱,且導向柱的上端與外殼相連接,所述連接板通過滑套與導向柱活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鉆頭的縱向中軸線與兩個從動輥的中間位置處位于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第二打磨輥的縱向中軸線與兩個從動輥的中間位置處位于同一條直線上。
優選地,所述從動輥的上端設置有木板,且第一打磨輥與木板的上端相接觸,所述第二打磨輥與木板的兩側相接觸。
優選地,所述第一旋轉電機、第三旋轉電機、第四旋轉電機與傳送機構接觸的位置處均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所述上外殼和下外殼均與傳送機構焊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吉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吉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2038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