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牡蠣水產養殖器材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18280.2 | 申請日: | 2018-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030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莊程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市達冷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60 | 分類號: | A01K61/60;A01K61/80;A01K63/00;A01K63/04;G05D11/13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寅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焦亞如 |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牡蠣 水產 養殖 器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牡蠣水產養殖器材,其結構包括升吊環扣、連接頂板、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牡蠣養殖網、折疊間接板、飼料開口環、牡蠣固著石柱、防潮泄護板、固定底板,升吊環扣的底端與連接頂板的上表面通過電焊的方式相連接,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的上表面與連接頂板的下表面采用焊接的方式相連接。本發明便捷檢測水池含氧并啟動進行增氧,防止水含氧不足而影響牡蠣的養殖,同時控制增壓讓含氧高的氣體通過透入到牡蠣固著石柱的內側到水池中,避免了含氧氣體滲入水池快速散開而影響牡蠣未夠先通過呼吸吸氧而難以存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器材領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牡蠣水產養殖器材。
背景技術
水產是海洋、湖泊、河等水中動植物類的統稱,而牡蠣是水產中屬于海產殼類的生物,又稱之為生蠔,隨社會的發展進步,這些水產能夠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進行養殖,并且提高產量。但是,目前這種水產養殖器材存在如下缺點:
1、器材將與牡蠣一同放入養殖池內,而牡蠣在池內生存中需要吸收氧氣,在數多牡蠣養殖的需求氧氣從空氣中直接流入的量過慢,牡蠣難以承受而生長與生存產生影響,在運輸過程中也難以存活而失去新鮮并且發臭。
2、通過將空氣中抽取并轉化氧氣進行增氧時,氧氣在進入池內時容易快速散開,使得固著于器材內的牡蠣難以第一時間呼吸吸氧,同時充氧時水壓若高于氣壓將讓器材充水而發生故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牡蠣水產養殖器材,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器材將與牡蠣一同放入養殖池內,而牡蠣在池內生存中需要吸收氧氣,在數多牡蠣養殖的需求氧氣從空氣中直接流入的量過慢,牡蠣難以承受而生長與生存產生影響,在運輸過程中也難以存活而失去新鮮并且發臭,通過將空氣中抽取并轉化氧氣進行增氧時,氧氣在進入池內時容易快速散開,使得固著于器材內的牡蠣難以第一時間呼吸吸氧,同時充氧時水壓若高于氣壓將讓器材充水而發生故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牡蠣水產養殖器材,其結構包括升吊環扣、連接頂板、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牡蠣養殖網、折疊間接板、飼料開口環、牡蠣固著石柱、防潮泄護板、固定底板,所述升吊環扣的底端與連接頂板的上表面通過電焊的方式相連接,所述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的上表面與連接頂板的下表面采用焊接的方式相連接,所述牡蠣養殖網的頂端通過嵌入的方式設于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的下表面并且牡蠣養殖網的前端面與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的下表面相互垂直,所述折疊間接板的上表面與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的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通過牡蠣養殖網相連接,所述牡蠣養殖網的前端面設有飼料開口環,并且牡蠣養殖網和飼料開口環采用纏繞的方式相連接,所述牡蠣固著石柱通過嵌入的方式安裝于固定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防潮泄護板的內側與牡蠣養殖網的外側通過電焊的方式相連接,所述防潮泄護板與牡蠣固著石柱安裝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增氧防潮防回流控制裝置包括測氧終端傳輸機構、通電電轉機能機構、空氣吸氣機構、濾氧氣壓機構、開關啟動機構、調節增壓輸氧機構、止回流氧機構、裝置外殼、固著石柱緩沖板,所述測氧終端傳輸機構的上表面設有通電電轉機能機構,并且測氧終端傳輸機構和通電電轉機能機構通過貼合的方式相連接,所述空氣吸氣機構設于通電電轉機能機構的上方,并且空氣吸氣機構與通電電轉機能機構活動連接,所述調節增壓輸氧機構的右側與濾氧氣壓機構的左側通過貼合的方式相連接,所述開關啟動機構位于濾氧氣壓機構的下方,所述開關啟動機與調節增壓輸氧機構電連接,所述止回流氧機構通過電焊的方式安裝于裝置外殼的內側上表面,所述固著石柱緩沖板的上表面與裝置外殼通過電焊的方式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市達冷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紹興市達冷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182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