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PIS控制軟件快速配置生成信息處理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11036.3 | 申請日: | 2018-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83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生;郭玉臣;王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暢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F8/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 地址: | 201540 上海市金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礎數據 控制軟件 快速配置 確認信號 信息處理 約束條件 車型 功能要求 接口方式 接收輸入 軟件設計 輸出生成 輸入通信 經驗庫 新車型 算法 返回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PIS控制軟件快速配置生成信息處理方法及設備,其中方法包括:步驟S1:獲取設計車型的基礎數據;步驟S2:輸入通信方式、接口方式、特殊功能要求作為約束條件;步驟S3:基于設計車型的基礎數據和輸入的約束條件,生成代碼并顯示;步驟S4:接收輸入的確認信號,若確認信號用于表征完成,則輸出生成的代碼,反之則返回步驟S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現速度快,通過算法及經驗庫,快速實現新車型或新要求的軟件設計,減少大量設計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載PIS控制軟件快速配置生成信息處理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地鐵列車乘客信息系統(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PIS)是依托多媒體網絡技術,以計算機系統為核心,以車載顯示終端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車載乘客信息系統按功能可分為3個關鍵的子系統:廣播系統(包括緊急呼叫、LED顯示)、多媒體信息顯示系統、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國內地鐵列車PIS主要有以下幾種:
(1)第一代列車乘客信息(PIS)系統只有廣播系統,LED顯示系統。后來根據運營需求,加裝了多媒體信息顯示系統、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如上海1、2、3、4、5號線)。各個系統互相獨立,資源共享度低。
(2)第二代列車乘客信息(PIS)系統采用廣播系統、多媒體系統、CCTV監控系統三系統集成方案,其中廣播系統采用廣播音頻總線、對講音頻總線分開布置、互不干涉的方式,可實現對客室廣播和對司機室對講同時進行,以RS485總線作為廣播系統的控制和通信列車線(如上海11號線、無錫地鐵1號線、西安地鐵2號線等)。主要以模擬系統為主,系統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集成和信息共享。
(3)第三代列車乘客信息(PIS)系統采用先進的MVB數字音頻總線及IP數字視頻總線,實現了列車數據、多媒體系統和監控系統的數字化傳輸(如上海16號線)。但廣播系統沒有實現數字化。
隨著地鐵的發展,目前的地鐵車載地鐵列車乘客信息系統(PIS)已不能滿足乘客和運營的要求。因此逐步采用了全網絡結構、利用多媒體軟硬件技術,提升了產品技術含量及檔次,但還是由于沒有統一規范,加之車型各異,客戶外觀要求也各異,使系統設計、硬件外觀設計、接口設計帶來較大難度和工作量。每套車都需重復設計,打樣,試裝等重復步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系統實現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車載PIS控制軟件快速配置生成信息處理方法及設備。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載PIS控制軟件快速配置生成信息處理方法,包括:
步驟S1:獲取設計車型的基礎數據;
步驟S2:輸入通信方式、接口方式、特殊功能要求作為約束條件;
步驟S3:基于設計車型的基礎數據和輸入的約束條件,生成代碼并顯示;
步驟S4:接收輸入的確認信號,若確認信號用于表征完成,則輸出生成的代碼,反之則返回步驟S2。
所述步驟S1具體包括:
步驟S11:當收到激活信號后,顯示已預錄入基礎數據的車型信息;
步驟S12:持續監測IO設備的信號,若輸入設備的輸入信號為用于選擇一款已預錄入基礎數據的車型的信號,則從數據庫中提取該車型的基礎數據,若輸入設備的輸入信號為用于創建車型基礎數據的信號,則執行步驟S13:
步驟S13:接收輸入的車型的基礎數據,并保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暢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暢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110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