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08512.6 | 申請日: | 2018-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1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璋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炬力北方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21/4402 | 分類號: | H04N21/4402;H04N21/488;H04N21/442;H04N21/433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 44298 | 代理人: | 陳巍巍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場景 畫面發送 通知信號 動態調整 畫面接收 跨設備 實時監測 顯示模式 場景 動態切換 發送通知 接收應用 實時發送 通信連接 用戶使用 播放 低延時 流暢度 輸出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其包括一畫面發送端和一與畫面發送端形成通信連接的畫面接收端;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實時監測,畫面發送端實時監測其當前的應用場景,并生成應用場景通知信號;發送通知,畫面發送端將應用場景通知信號實時發送至畫面接收端;切換播放顯示模式,畫面接收端接收應用場景通知信號并根據應用場景通知信號中對應的應用場景切換成與該應用場景對應的播放顯示模式實現輸出。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明的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能夠根據應用場景的變化,實現高流暢度和低延時的動態切換且使得用戶使用體驗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傳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運用于視頻投屏產品的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視頻傳輸技術的發展,跨設備顯示功能被廣泛應用到各種電子產品中。跨設備顯示的畫面的延時、質量和流暢度是評價視頻傳輸技術性能的三個重要技術指標,而其中流暢度和延時成為了跨設備顯示功能的最主要的技術指標;如果畫面不流暢,則會讓用戶看起來不舒服,如果延時太大,則無法滿足比如玩游戲等需求。因此,需要同時解決高流暢度和低延時的問題才能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
相關技術的跨設備顯示方法,其包括互相形成通信連接的畫面發送端和畫面接收端,該方法步驟如下:所述畫面發送端對待傳輸的視頻畫面進行編碼,并將編碼數據通過有線通信或無線通信的方式傳輸至所述畫面接收端,所述畫面接收端對編碼數據進行解碼并顯示所述視頻畫面。
然而,相關技術中,在外界的信號干擾的情況下,所述畫面接收端往往無法均勻地接收所述編碼數據,使得對所述編碼數據的解碼也是斷斷續續地進行,導致所述畫面接收端不能連貫地顯示視頻畫面,從而使得出現畫面卡頓現象;當然,為了解決卡頓的問題,所述畫面接收端也可以先緩存所述編碼數據,然后再解碼所述編碼數據并顯示視頻畫面,但是先緩存再解碼的方式會使得所述畫面接收端顯示視頻畫面時出現很大的延時效應,導致無法滿足譬如玩游戲這類需要低延時的應用。所以,相關技術的跨設備顯示方法無法同時解決提高流暢度和降低延時的問題。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根據應用場景的變化,實現高流暢度和低延時的動態切換且使得用戶使用體驗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跨設備顯示的動態調整方法,提供一畫面發送端和一與所述畫面發送端形成通信連接的畫面接收端;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實時監測,所述畫面發送端實時監測其當前的應用場景,并生成應用場景通知信號;
發送通知,所述畫面發送端將所述應用場景通知信號實時發送至所述畫面接收端;
切換播放顯示模式,所述畫面接收端接收所述應用場景通知信號并根據所述應用場景通知信號中對應的所述應用場景切換成與該應用場景對應的播放顯示模式實現輸出。
優選的,在所述發送通知步驟中,所述應用場景包括視頻場景和非視頻場景;當處于所述視頻場景時,所述畫面發送端向所述畫面接收端發送視頻場景通知;當處于所述非視頻場景時,所述畫面發送端向所述畫面接收端發送非視頻場景通知。
優選的,在所述切換播放顯示模式步驟中,所述播放顯示模式包括高流暢度模式和低延時模式:當所述應用場景為所述視頻場景時,所述畫面接收端的所述應用模式切換為所述高流暢度模式,所述畫面接收端接收所述編碼數據,先緩存一定的所述編碼數據,然后對該部分緩存的編碼數據進行解碼并輸出;當所述應用場景為所述非視頻場景通知時,所述畫面接收端的所述應用模式切換為所述低延時模式,所述畫面接收端先清理已緩存的所述編碼數據,并重新接收所述畫面發送端實時發送的編碼數據,并直接對該部分實時發送的編碼數據進行解碼并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炬力北方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炬力北方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085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