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變臺區感知終端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08044.2 | 申請日: | 2018-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9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永生;周贛;鄧士偉;傅萌;馮燕鈞;何朝偉;耿樹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張學彪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控制模塊 電源控制模塊 插針 臺區 感知 采樣輸入 控制模塊 配變臺區 終端裝置 電壓電流信號 備用電源 采樣信號 電源控制 電源信號 供電電源 交流電源 判斷數據 實時監測 輸入轉換 數據分析 數據輸出 通訊接口 主動上報 自動識別 功能板 全狀態 調理 量測 濾波 拓撲 停電 終端 診斷 監測 分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配變臺區感知終端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包括主控制模塊、采樣輸入控制模塊和電源控制模塊,主控制模塊實現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并通過通訊接口將處理結果上送;采樣輸入控制模塊與主控制模塊采用插針連接,通過此插針實現采樣信號和電源信號向主控制模塊的輸入,同時通過插針與電源控制摸連接,其供電電源來自于電源控制模塊;電源控制模塊實現交流電源的輸入轉換,并實現備用電源功能。該方法包括實時監測電壓電流信號,調理濾波,判斷數據是否有效,數據分析,和數據輸出。本發明通過三個功能板就實現臺區感知終端的功能,實現臺區全狀態的監測和診斷、臺區拓撲自動識別、停電主動上報技術等用電高級量測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配變臺區感知終端裝置及方法,屬于智能電網、智能用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我國電網的可靠性不斷提高,電網公司自身對供電服務的考核要求也逐年提高。我國居民用電增速極快,居民用戶臺區又呈現出用戶數量大、個體用電行為復雜、故障定位難度大、電網狀態監測水平低等問題。
目前,居民臺區故障主動感知水平低,故障排除時間長,居民臺區停電故障處理的技術水平還處于被動搶修階段,同時還存在定位不準、事故責任認定水平低等問題。
被動搶修造成復電慢、報修電話工作量大。智能電表在客戶失電時僅對停電事件做記錄,復電后再統一上報停電和復電事件,所以公司無法在第一時間開展搶修工作,只能被動等待用戶撥打95598報修電話之后再開展搶修,造成故障處理時間大幅延長,而且同一臺區的大量停電用戶都會撥打搶修電話,引起了不必要的報修電話處理工作量。
故障自動化定位水平低。低壓居民供電臺區的拓撲非常復雜,涉及10kV進線、變壓器、配電箱、分支箱、供電電纜、表箱和用戶內部電路,僅僅從用戶的報修電話難以有效定位故障點,依靠人工的故障定位和排除難度很大,目前故障排查平均耗時高達3小時。
故障原因分析和責任界定難度大。據統計,用戶內部引發的故障報修排報修總數的第1位(占57%),故障包括電能表出線斷路器(漏電開關)燒壞、表后線路短路或斷路、家用電器漏電或短路等,以上故障的維修責任歸用戶自己,但大多數用戶仍然會通過95598報修;臺區總保護開關跳閘排第2位(占23%),故障原因主要是臺區線路漏電、短路等;其它故障還包括熔斷器故障(占8%)、變壓器故障(6%)、接戶裝置故障(5%)、線路故障4%等。對用戶停電報修的責任界定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糾紛,同時又可為用戶提供用電安全方面的診斷意見,大幅提高用戶滿意度。
臺區電網狀態感知水平低,增加了運維難度。
從服務和運維的角度,公司最關心的臺區電網狀態量包括電能質量、線路阻抗、用戶相別等,目前居民臺區的電能質量感知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電能質量監測裝備的覆蓋度有限,實時性差。一般而言,居民臺區只在變壓器出線處安裝電能質量監測設備,對電網末端(居民用戶進線)的電能質量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存在比較普遍的三相不平衡、負載率高、電壓低、無功過大等問題,同時缺乏智能數據分析系統給出整體治理方案。
線路阻抗、用戶相別等狀態量的在線監測還缺乏有效技術手段。過大的接觸電阻、中性線斷線、保險絲老化、線路老化等問題都會引起線路阻抗顯著變化,及時檢修可以減少網絡損耗,防止發生電氣火災和人員觸電等嚴重事故;用戶所屬相別由電表安裝人員手工記錄,一旦建檔之后就很難發現錯誤,對公司的網損分析和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造成了困惑。上述線路阻抗、用戶相別等狀態量還缺乏專門的裝備和系統來就行監測和分析。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內外開展了大量配變臺區監測終端的研究和實踐,但多數為解決各自關心的問題,開發了大量獨立的終端設備和系統,但檢測技術的不完備性、檢測算法實際應用效果差、裝置設備本身過大、安裝復雜、系統孤立等問題給電力公司運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080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