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93923.2 | 申請日: | 2018-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614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又奎;鐘秋發;李培;黃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恒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185 | 分類號: | H04B7/185;H04W4/38;H04W52/02;H04W84/18;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羨民;高錫明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作戰 智能 感知 系統 自適應 組網 方法 | ||
一種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所述方法通過基于LoRa技術設計的時隙自適應時分同步自組網通信技術,利用北斗/GPS的1PPS作為通信網絡的同步基準,利用無人機中繼平臺作為通信系統的中心節點與通信時隙調度調整的控制者,使作戰智能感知系統中的各無線感知終端按照預先設計的通信時隙調度規則進行通信組網并與位于軍事戰場外的遠端數據存儲分析系統進行實時通信。本發明采用時隙自適應時分同步自組網通信技術實現無線感知終端與存儲分析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具有組網靈活,運行可靠,通信成本低、遠距離、效率高等優點,可確保通信的實時性,提高通訊成功率。該方法可有效提高部隊信息化作戰水平,滿足新環境下的實戰化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網方法,特別是在模擬作戰系統的通信過程實時性好、通訊成功率高的組網方法,屬于通信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檢驗軍事演練成果,提高戰斗力水平,是適應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今,軍事作戰不僅要解決人機協調問題,而且要解決人--人、機--機、機--體系、體系--體系之間的協同作戰問題,對人員的信息化素質訓練尤為重要,比如,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訓練,數據鏈作戰運用訓練等等。
隨著軍事裝備技術的不斷發展,體系對抗訓練逐步成形,作戰模式機制正在發生變革。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將是作戰平臺、作戰單元和作戰要素高度融合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此,組織體系對抗訓練、一體化聯合訓練、復雜環境下訓練,是軍事訓練轉變的應有之義。
目前,相關軍事作戰輔助感知設備相對落后,很多領域處在技術空白,難以適應目前智能化軍事裝備所需的精細、規范、敏感、高智的要求;目前訓練裝備之間的通信主要是通過點對點連接或者星型網狀連接,這種組網方式的缺點是存在數據傳輸不同步,軟件實現復雜,可靠性性差、每個節點都需要管理路由信息,數據傳輸效率低,節點耗電量大,實時性差等突出問題。
此外,傳統的士兵訓練過程中,訓練場地的各種信息是通過WiFi、ZigBee、有線網絡等通信方式傳遞的,這些通信方式雖然比較成熟,但WiFi的功耗高,通信距離近,不適合用于電池供電下的遠距離通信應用場景。ZigBee模塊雖然功耗低,但通信距離近、抗干擾能力差,也達不到應用要求。因此尋求一種適用于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通信實時性好、通訊成功率高的組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之弊端,提供一種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以確保通信的實時性,提高通訊成功率,滿足新環境下的實戰化需求。
本發明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所述方法通過基于LoRa技術設計的時隙自適應時分同步自組網通信技術,利用北斗/GPS的1PPS作為通信網絡的同步基準,利用無人機中繼平臺作為通信系統的中心節點與通信時隙調度調整的控制者,使作戰智能感知系統中的各無線感知終端按照預先設計的通信時隙調度規則進行通信組網并與位于軍事戰場外的遠端數據存儲分析系統進行實時通信。
上述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作戰智能感知系統中的各無線感知終端上傳數據的具體方法如下:
各無線感知終端閑時處于休眠狀態,當無人機中繼平臺需要采集感知數據時,向無線感知終端發送廣播信號,利用LoRa無線空中喚醒技術喚醒需要上傳數據的無線感知終端,無線感知終端偵聽到廣播信號后在對應時隙上傳自身的感知數據,完成與無人機中繼平臺的數據交互;無人機中繼平臺根據對應的調度算法以及此次接收數據的完成情況,將調整的時隙規則以及各無線感知終端所傳數據的接收情況廣播出去,各無線感知終端收到廣播后進行判斷,如果所述無線感知終端上傳數據成功,則自動進入待機低功耗狀態,否則根據調整后的時隙規則重新上傳數據。
上述作戰智能感知系統的自適應組網方法,所述無線感知終端包括人員可穿戴感知終端、車輛感知終端和電臺感知終端,所述人員可穿戴感知終端包括體征信息測試手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恒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科恒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9392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