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從香花油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389904.2 | 申請日: | 2018-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563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海燕;楊漓;梁忠云;李桂珍;葉海芹;溫如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7G99/00 | 分類號: | C07G99/00 |
| 代理公司: | 南寧啟創(chuàng)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經國富 |
| 地址: | 530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花 油茶 提取 茶多酚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從香花油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將香花油茶的枝葉清洗、干燥,破碎后進行酶解和破壁浸提,對浸提液采用100~200目濾網粗慮后利用茶多酚分子大小的特點采用5~8kDa的超濾膜超濾分離茶多酚。本發(fā)明針對香花油茶茶多酚含量高,葉片結構特殊的特點,改進了茶多酚的提取工藝,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產量的從香花油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提高了香花油茶種植產物的利用率,降低了茶多酚提取的成本。采用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所制得的茶多酚濃縮液中茶多酚占溶質總量98%以上,對提取原料中茶多酚的提取率可達70%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天然產物化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從香花油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背景技術
廣西現(xiàn)有油茶林種植面積約600萬畝,列全國第三位,是全國油茶主產區(qū)之一,每年在油茶樹整形修剪、低產林的改造等過程中,大量的葉片常常被作為廢棄物遺棄,極大地浪費了資源。作為油料植物,每年榨油后,剩余的油茶果殼的數(shù)量也非常龐大,若能加以有效利用,將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2011年底,在廣西南寧發(fā)現(xiàn)油茶一物種,經形態(tài)特征、物候期差異研究,ISSR分子鑒定以及中山大學山茶科分類專家葉創(chuàng)興先生鑒定,認定為山茶屬短柱茶組一新種--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 Ye CX,Ma JL et Ye H)。該物種不僅果量多,出籽率高、早熟,且四季常綠,樹型美觀,花期持久,自身具有天然香氣,可同時做為油料作物樹種和觀賞樹種。香花油茶的嫩葉、嫩芽茶多酚含量超過30%,最高可達到38%,遠遠超過用于提取茶多酚的常規(guī)綠茶葉原料。因此,研究對香花油茶枝葉的茶多酚提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專利201410439892.5公開了一種從茶葉中提取低咖啡堿、高兒茶素的茶多酚提取工藝。其步驟包括:茶葉浸提2次,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純化、干燥等。該提取工藝僅在酸性條件下將茶葉浸提,酸性條件未能有效破壞茶葉中的細胞壁結構,導致茶多酚不能完全被浸提,以至于使用該提取工藝所得茶多酚含量低,雜質較多。
中國專利201310731832.6提供了一種采用金屬離子絡合沉淀和柱層析結合從茶葉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其步驟包括:粉碎茶葉加去離子水浸提,采用氯化鋅絡合沉淀,乙酸乙酯萃取,真空濃縮。該提取工藝由于加入了金屬離子絡合沉淀,摻入的金屬離子雜質會影響產品純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缺點和不足對香花油茶的茶多酚提取工藝做出了改進,提出了克服香花油茶破壁困難的解決方法。提供了一種茶多酚提取率高、產品純度高、生產成本低的提取工藝。
從香花油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收集香花油茶的枝葉,用清水洗凈,干燥后進行殺菌處理10~20分鐘,破碎至10~30目得到提取原料;
(2)酶解:將提取原料加入復合酶水溶液中,用醋酸/醋酸鈉緩沖液調節(jié)pH值至3.8~4.2,升溫至50~55℃酶解1~2小時,酶解完成后升溫至90~95℃滅酶,收集酶解液;
(3)破壁浸提:在酶解液中加入質量比為2~2.5:1~2.5:0.3~0.5的碳酸鈉、六偏磷酸鈉和多聚磷酸鈉作為破壁助劑,置于超聲波發(fā)生器中,設置功率50~80W,超聲處理20~30分鐘;后置于離心機離心處理10~15分鐘,取上清液;
(4)粗濾:將上清液過100~200目濾網除去固體雜質得到粗濾液;
(5)超濾:在超濾設備中對粗濾液進行超濾分離,得到超濾液;
(6)純化、干燥:對超濾液進行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濃縮液。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的殺菌采用紫外線滅菌燈進行。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的提取原料與復合酶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4。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的復合酶水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20~22%,復合酶由果膠酶與纖維素酶按質量比1:2~2.5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99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