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電池比熱容的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89213.2 | 申請日: | 2018-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98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史運偉;黃慧潔;管兆杰;徐學敏;李園園;汪雙燦;趙旭陽;王君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設備檢測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認證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5/20 | 分類號: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吳小麗 |
| 地址: | 20006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系統 溫度變化量 充電 內殼 電池 傳熱裝置 大小調整 環境要求 計算方式 簡易裝置 內部電池 情況要求 對設備 檢測 測量 自制 傳遞 外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測定電池比熱容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電池系統充電后產生的熱量通過內殼傳遞至位于內殼與外殼之間的介質中,通過測量充電前后電池系統的溫度變化量ΔT、充電前后內殼的溫度變化量ΔT1、充電前后介質的溫度變化量ΔT2計算得到電池比熱容C。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過自制的簡易裝置,通過計算確定比熱容數據的外部傳熱裝置來計算內部電池系統的變化,對環境要求較低,對設備情況要求較低,計算方法簡單有效,對于想快速獲得不同材質的電池系統的比熱容具有實際的意義。本發明提供的裝置可依據電池系統的大小調整,計算方式簡單有效,比熱容值精準有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及一種測定電池比熱容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經濟的可反復使用的儲能期間,不僅僅用于便攜式數碼產品中,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與儲能器件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作為其中的關鍵零部件更是飛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由電池熱控制相關所引起的安全問題、使用問題日益突出,使產業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安全事故頻發,電池的安全事故常見的有冒煙、起火、爆炸等,電池整體系統的熱管理在電池系統的安全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鋰離子電池比熱容通常采用先分別測試構成鋰離子電池的各類材料的比熱容然后通過加權疊加的方法得到,這種方法測試過程復雜,對于環境、設備要求較高、測試周期很長。
馮輝、孫煥麗等人在公開號為CN 201410061887,名稱為一種鋰離子電池比熱容的評估方法的專利中采用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通過測量電池的生熱內阻和溫度后進行數學擬合,然后根據相應公式計算的方式計算得電池的比熱容。雖然其測試過程較傳統測試方法極大地降低了測試難度,但其精確度依賴于數學擬合,對于數學擬合及模型的建立提出了較高的精度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易行的檢測鋰離子電池比熱容的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測定電池比熱容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電池系統充電后產生的熱量通過內殼傳遞至位于內殼與外殼之間的介質中,通過測量充電前后電池系統的溫度變化量ΔT、充電前后內殼的溫度變化量ΔT1、充電前后介質的溫度變化量ΔT2利用式(1)計算得到電池比熱容C:
C×m×ΔT=C1×m1×ΔT1+C2×m2×ΔT2 (1)
式(1)中,m為電池系統的質量,C1為內殼的比熱容,m1為內殼的質量,C2為介質的比熱容,m2為介質的質量。
優選地,所述介質為純水。
優選地,將所述內殼浸入純水中,純水水面接近內殼頂端。
優選地,所述電池系統放入所述內殼后,用蓋子將內殼密封。
優選地,通過貼于所述內殼表面的溫度傳感裝置一測量所述內殼的溫度;通過貼于所述電池系統表面的溫度傳感裝置二測量所述電池系統的溫度;通過插入所述介質內的溫度計測量所述介質的溫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通過自制的簡易裝置,通過計算確定比熱容數據的外部傳熱裝置來計算內部電池系統的變化,對環境要求較低,對設備情況要求較低,計算方法簡單有效,對于想快速獲得不同材質的電池系統的比熱容具有實際的意義。本發明提供的裝置可依據電池系統的大小調整,計算方式簡單有效,比熱容值精準有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設備檢測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認證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設備檢測所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認證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92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