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誘捕紅耳龜的誘捕裝置及其誘捕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86448.6 | 申請日: | 2018-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29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龔世平;葛研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M23/00 | 分類號: | A01M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朱聰聰 |
| 地址: | 5102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誘捕 誘餌 塑料 誘捕裝置 發光 誘餌盒 透明彈性材料 固定繩索 環保安全 漂浮裝置 失效問題 由外向內 發光LED 透明 后側壁 漏斗狀 透明的 側壁 燈具 進水 省力 省時 密封 引誘 配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誘捕紅耳龜的誘捕裝置及其誘捕方法。誘捕裝置括透明的箱體,在箱體左、右兩端各設有一個由外向內呈漏斗狀的,由透明彈性材料制成的引誘入口,在箱體前、后側壁的中部設有漂浮裝置,在箱體內還設有裝有誘餌的透明誘餌盒,透明誘餌盒為密封不進水,所述的誘餌包括塑料誘餌和發光誘餌,所述的塑料誘餌為塑料魚、塑料蝦或塑料蛙;所述的發光誘餌為發光LED燈具,在所述的箱體的側壁上還固定有固定繩索。本方法所采用的塑料誘餌不存在失效問題,能連續性、長時間發揮誘捕作用,配合發光誘餌可以提高在夜間的誘捕效果,且誘捕到的龜不會發生溺死現象,該方法省時省力,不需要更換誘餌,操作方便,環保安全,成本低,有利于推廣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生動物誘捕和漁業捕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誘捕紅耳龜的誘捕裝置及其誘 捕方法。
背景技術:
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也稱巴西龜,原產于美國中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 盟評估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紅耳龜環境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雜食性, 捕食和威脅入侵地水生生物,傳播沙門氏桿菌等病菌,同入侵地淡水龜類競爭生存資源,屬 于典型的外來有害入侵物種,可對水產養殖業和入侵地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 破壞。目前該種已在歐洲、非洲、澳洲、亞洲和美國原產地以外的美洲等世界范圍內成功入 侵,對入侵地造成嚴重生態危害和重大經濟損失。
紅耳龜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經香港引入中國大陸,在此后的30多年里,紅耳龜養殖業 在中國逐漸發展壯大,僅海南、江蘇、浙江、湖南和廣東5個主要養殖大省2005年繁殖的紅 耳龜數量就多達約2500萬只,此外每年仍有數百萬只紅耳龜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目前紅 耳龜市場貿易遍及中國所有省區,并在龜類貿易市場上占據絕對數量優勢。長期以來,由于 寵物棄養、宗教放生、養殖逃逸,甚至一些錯誤的執法放生等原因,導致紅耳龜已在中國野 外普遍存在。有關研究發現,紅耳龜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均有野外記錄,分布點多達265 個;其中廣東、臺灣、海南、浙江、江蘇、福建、湖北的分布點較多;全國主要水系、多數 湖泊及部分自然保護區均有分布,形成嚴峻的入侵太勢,生態隱患和潛在危害很大,已經引 起相關專家和政府部門的重視。
對于已經進入野外環境的紅耳龜而言,比較環保和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誘捕,而誘捕過 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誘餌及誘捕裝置的引誘效果。目前,針對紅耳龜的誘餌以及誘捕 方法,通常采用傳統捕魚和淡水龜的漁具進行捕捉,不使用誘餌,或使用豬肉、雞肉、魚肉 等肉類以及活魚蝦作為誘餌,這些肉類或活體誘餌在水中短時間內就會腐爛變質,喪失引誘 效果,不具耐久性和重復使用的特點,也不具有夜間視覺引誘的效果,因此傳統方法對紅耳 龜的捕捉效率低,餌料浪費大,也容易污染水體環境。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誘捕紅耳龜的誘捕裝置及其誘捕方法,利用該誘捕裝置能持久高效 的誘捕紅耳龜,并且省時省力,不需要更換誘餌,操作方便,環保安全,為野外誘捕紅耳龜 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本發明的誘捕紅耳龜的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箱體,在箱體左、右兩端各 設有一個由外向內呈漏斗狀的,由透明彈性材料制成的引誘入口,在箱體前、后側壁的中部 設有漂浮裝置,在箱體內還設有裝有誘餌的透明誘餌盒,透明誘餌盒為密封不進水,所述的 誘餌包括塑料誘餌和發光誘餌,所述的塑料誘餌為塑料魚、塑料蝦或塑料蛙;所述的發光誘 餌為發光LED燈具,在所述的箱體的側壁上還設置有固定繩索。
所述的飄浮裝置為密封的空塑料瓶。
所述的透明誘餌盒懸掛于箱體中部的內側頂壁上。
所述的塑料誘餌,其顏色包括紅色、銀白色、綠色、黃色、黑色;所述的發光誘餌為發 出柔和的白色、綠色、藍色、紅色、黃色光的發光誘餌。
在箱體的各側壁上還設有一些孔。
所述的塑料誘餌懸掛在透明誘餌盒側壁上,所述的發光誘餌分布于透明誘餌盒中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644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