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86447.1 | 申請日: | 2018-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491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項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項春 |
| 主分類號: | A01K61/55 | 分類號: | A01K61/55;C12N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 地址: | 5360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浮柱 牡蠣 附著 吊養裝置 混合養殖 纜繩 定位樁 微藻 不飽和脂肪酸 聚丙烯塑料 掛鉤 敞口結構 空心柱子 牡蠣養殖 外側表面 微藻養殖 養殖管理 牛磺酸 透明的 養殖盒 上端 構建 氣囊 下端 串聯 懸掛 養殖 | ||
1.一種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構建吊養裝置,所述吊養裝置包括定位樁、懸浮柱以及附著基體,所述懸浮柱包括上懸浮柱和下懸浮柱,所述懸浮柱由孔徑為2~5cm的透明的聚丙烯塑料網做成的空心柱子,所述上懸浮柱的頂部為敞口結構,所述下懸浮柱內設置有氣囊,所述下懸浮柱的外側表面設置有掛鉤,所述附著基體通過所述掛鉤懸掛在所述下懸浮柱上,所述附著基體由多個養殖盒串聯構成,所述養殖盒由網狀結構材料做成,所述下懸浮柱下端和上懸浮柱的上端分別通過下纜繩和上纜繩固定在所述定位樁上;
2)微藻養殖,將透明的養殖袋裝入所述上懸浮柱內,往所述養殖袋中裝入微藻培養液,接種微藻藻種,微藻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養殖;
3)牡蠣養殖,將適齡的牡蠣幼苗裝入所述養殖盒后,將附著基體懸掛在所述下懸浮柱的掛鉤上進行養殖;
4)養殖管理,根據天氣情況調節氣囊中氣體的含量,當遇到臺風天氣時,減少氣囊中氣體的含量以使懸浮柱沉入海水中,當天氣較好時,往所述氣囊泵入空氣,使懸浮柱上浮,持續養殖所述微藻和牡蠣,以獲得所述微藻和牡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懸浮柱的截面為上大下小的圓臺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為雨生紅球藻、螺旋藻、小球藻、杜氏鹽藻以及三角褐脂藻中的任意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為三角褐脂藻,所述三角褐脂藻的養殖密度OD560大于0.5時,將養殖袋中的部分三角褐脂藻泵出到養殖環境中以供牡蠣濾食,所述養殖袋中添加培養液,繼續培育三角褐脂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樁上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上纜繩和下纜繩固定在所述升降機構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為絲桿升降機,所述絲桿升降機包括旋轉軸、固定螺母、套筒和連接桿,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定位樁上,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固定螺母以使所述旋轉軸沿著所述定位樁上下移動,所述套筒活動嵌套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套筒與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所述上纜繩和下纜繩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纜繩為聚乙烯繩。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牡蠣與微藻混合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蠣的養殖還包括精養階段,所述精養階段為收獲前2~3月,所述精養階段的養殖方法為將所述吊養裝置拖移至營養豐富的海水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項春,未經張項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64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紫海雜交扇貝的養殖方法
- 下一篇:克氏原螯蝦實驗養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