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毛氈布的植絨加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85998.6 | 申請日: | 2018-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559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成;吳明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億兆布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7/00 | 分類號: | D06N7/00;D06N3/00;B05C1/06;B05C11/10;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99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毛氈 加工 工藝 | ||
1.一種毛氈布的植絨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S1:在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涂覆膠水,使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各處膠水的厚度一致;
采用毛氈布涂膠設備(100)在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涂覆膠水,使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各處膠水的厚度一致;其中,
所述毛氈布涂膠設備(100)包括第一機架(11)、刮刀(12)、升降調節機構(14)和角度調節機構(15);
所述第一機架(11)上設有涂膠臺(13),所述刮刀(12)位于所述涂膠臺(13)的上方,所述刮刀(12)與所述涂膠臺(13)之間具有供所述毛氈布(110)穿過的縫隙,所述刮刀(12)用于將膠水涂覆到毛氈布(110)上;
所述升降調節機構(14)用于調節所述刮刀(12)升降,以對所述縫隙的大小進行調整;
所述升降調節機構(14)包括座體(141)、活動塊(142)、第一螺桿(143)和螺母座(144);
所述活動塊(142)設置在所述座體(141)上;
所述螺母座(144)固定在所述座體(141)上,所述第一螺桿(143)穿過所述螺母座(144)、且與所述活動塊(142)卡接,所述第一螺桿(143)的背離所述活動塊(142)的一端具有第一操作部(145);所述第一螺桿(143)用于在轉動時帶動所述活動塊(142)沿所述座體(141)升降;
所述刮刀(12)與所述活動塊(142)連接,以在所述活動塊(142)的帶動下升降;
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5)用于對所述刮刀(12)的涂膠角度進行調節;
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5)包括第一蝸輪和第一蝸桿,所述第一蝸輪和所述第一蝸桿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活動塊(142)上;
所述第一蝸桿的一端具有第二操作部(152),所述第一蝸桿與所述第一蝸輪嚙合;
所述刮刀(12)的一端具有第一連接軸,所述第一連接軸固定地套設在所述第一蝸輪內;
其中,所述第一蝸輪用于受所述第一蝸桿驅動通過所述第一連接軸帶動所述刮刀(12)一起轉動,以對所述刮刀(12)的涂膠角度進行調節;
工序S2:采用靜電植絨的方式將絨毛植入到所述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
采用絨毛下料裝置(200)對絨毛下料;其中,所述絨毛下料裝置(200)包括:
第二機架,其上設有料斗(22),所述料斗(22)的上端具有進料口,下端具有第一出料口;
攪拌件(23),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料斗(22)內,用于對所述料斗(22)內的絨毛進行攪拌;
下料輥(24),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機架上、且位于所述料斗(22)的第一出料口處,所述下料輥(24)的外壁具有輥齒,所述下料輥(24)用于在轉動時將所述料斗(22)內的絨毛傳送至所述料斗(22)的下方,下料輥(24)的數量為兩個以上,且沿第一出料口的寬度方向依次排布,以排滿整個第一出料口;
篩網(25),設置在所述第二機架上、且位于所述下料輥(24)的下方,用于接收從所述下料輥(24)落下的絨毛;
第一滾筒刷(26),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機架上,用于滾刷所述篩網(25)上的絨毛,使所述篩網(25)上的絨毛穿過篩網(25)落下;
工序S3:將植絨后的毛氈布(110)送入烘干設備內烘干,所述烘干設備包括用于對毛氈布(110)第一次烘干的第一烘干箱和用于對毛氈布(110)第二次烘干的第二烘干箱,所述第一烘干箱與所述第二烘干箱之間具有間隔,使毛氈布(110)通過所述間隔時暴露在外部空氣中;其中,所述第一烘干箱內的烘干溫度低于所述第二烘干箱內的烘干溫度;
工序S4:對毛氈布(110)的植絨面壓花處理;
工序S5:對毛氈布(110)的植絨面刷毛處理,以去除毛氈布(110)的植絨面上的絨毛屑;
工序S6:對去除絨毛屑后的毛氈布(110)進行剪裁,然后采用收卷裝置對毛絨布進行收卷,以提供毛氈布(110)在各工序中連續行進的動力;其中,在所述毛氈布的植絨加工工藝中,還采用毛氈布輔助前行裝置(300)提供毛氈布(110)額外行進的動力;
所述毛氈布輔助前行裝置(300)包括第三機架和第一負壓發生機構(32);
所述第三機架上設有第一傳動輥(33)、第二傳動輥(34)和第三傳動輥(35),所述第一傳動輥(33)、第二傳動輥(34)和第三傳動輥(35)三者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一傳動輥(33)、第二傳動輥(34)和第三傳動輥(35)三者的外側套設有傳動帶(36),以通過傳動帶(36)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帶(36)上沿周向設有貫穿的吸附孔(361);
所述第一傳動輥(33)、第二傳動輥(34)和第三傳動輥(35)三者中的一個為主動輥,另外兩個為從動輥;
所述傳動帶(36)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傳動輥(33)與所述第二傳動輥(34)之間的第一部分(362);
所述第一負壓發生機構(32)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362)上的吸附孔(361)處產生負壓,以通過所述第一部分(362)吸附毛氈布(110),并帶動毛氈布(110)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億兆布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億兆布料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599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