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83005.1 | 申請日: | 2018-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289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凌工二號(大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5 | 分類號: | A01G22/25 |
| 代理公司: | 大連大工智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4 | 代理人: | 崔雪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薯 施肥 種植 起壟 移栽 噴施除草劑 土地 成長過程 農業種植 深耕 紅薯藤 除草 產率 蟲害 地壟 刨坑 殺蟲 土層 松軟 薄膜 土質 整地 平整 排水 育種 土壤 管理 培育 損害 成功 聯合 | ||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育種:選擇無蟲害、無損害的紅薯種;(2)選地: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然后在土地中施肥,使用聯合整地機耕地至土壤松軟、平整,后噴施除草劑;(3)起壟:對深耕后的土地進行起壟,在地壟上刨坑;(4)移栽:紅薯苗培育成功后進行移栽,后使用薄膜封地;(5)管理:在紅薯苗成長過程中要進行除草、殺蟲和施肥等管理,當紅薯藤長茂密以后開始翻藤,每次翻藤后根據情況進行施肥;(6)收取:紅薯在10月中旬進行收取。通過本發明的種植方法種植紅薯,產率高,品質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紅薯是我國人們比較喜愛的食物,且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現有技術中,關于紅薯的栽培或者種植方法,主要是采用穴栽紅薯苗或坑埋紅薯塊根的方法,栽種的密度不合理,導致種植面積較廣,但產量較低,并且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進行紅薯基地的管理,造成種植成本較高。
鑒于此,現有技術中有大量的研究者對紅薯種植或者栽培過程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有的紅薯種植過程,主要集中在對基地如何建立,以方便紅薯的養分供給合理,紅薯苗株對陽光等的吸收率進行改善;盡管如此,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并不能使得紅薯的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來對紅薯基地進行除草處理,并且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對紅薯進行防疫防病蟲害處理,使得紅薯的種植成本較高;而且種植過程中營養供給不合理,尤其是難以實現紅薯不同周期的營養供給,使得紅薯在各個生長周期的優良態勢難以準確的體現,增大了紅薯種植成本。
基于此,本研究著結合長期的探索實踐,將紅薯種植過程中的基地進行處理,并將相應的營養在基地中進行合理的設置,使得紅薯在生長的各個周期能夠迅速的吸收到相應的營養物質,促進紅薯的快速生長,提高了紅薯的產量,為紅薯種植領域帶來了一種新思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產量較低,使用多種話化肥,污染大等問題,提出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以實現綠色高產的紅薯種植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育種:選擇無蟲害、無損害的紅薯種,在苗床排種育苗,苗床加蓋塑料薄膜;其中,床土由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腐熟糞肥、草炭土配置而成,然后施入農家肥;
(2)選地: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然后在土地中施肥,使用聯合整地機耕地至土壤松軟、平整,后噴施除草劑;
(3)起壟:對深耕后的土地進行起壟,起高0.2-0.5m左右、寬0.3-0.5m的壟,相鄰壟之間的間距為0.5m-0.7m;在地壟上刨坑;
(4)移栽:紅薯苗培育成功后進行移栽,選擇長勢良好的紅薯苗栽入步驟(3)的土地中,然后土壤,最后使用薄膜封地;
(5)管理:在紅薯苗成長過程中要進行除草、殺蟲和施肥等管理,當紅薯藤長茂密以后開始翻藤,每次翻藤后根據情況進行施肥;
(6)收取:紅薯在10月中旬進行收取。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土地施肥,每畝施肥量為:豬糞600-800kg,氨基酸15-20kg,尿素10-20kg。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在地壟上刨坑間距為0.15m-0.2m。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中施肥使用雞糞、牛糞或豬糞。
進一步地,所述追肥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凌工二號(大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凌工二號(大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30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