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稀土礦原地浸礦采礦跡地控制污染物輸出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82031.2 | 申請日: | 2018-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323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8 |
| 發明(設計)人: | 史紅平;王海波;梁慧芳;鐘旺;謝宏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中聯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宋靜娜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稀土 原地 采礦 跡地 控制 污染物 輸出 系統 | ||
1.一種在稀土礦原地浸礦采礦跡地控制污染物輸出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排水溝、若干條截水溝和回填的注液孔洞,
所述排水溝為包括源頭和末端的溝渠,所述排水溝從源頭到末端海拔逐漸降低;
所述截水溝為包括源頭和末端的溝渠,所述截水溝的末端與排水溝相連接,所述截水溝從源頭到末端海拔逐漸降低;
所述截水溝從源頭到末端依次連接相鄰的注液孔洞,每個注液孔洞只被連接到一條截水溝上;
注液孔洞為上方地平面處開口朝上的柱狀的洞,所述柱狀的洞從底部到中部一處平面被回填形成注液孔洞的回填層,形成所述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回填層的上表面和地平面之間的阻隔所述相鄰注液孔洞的坎被挖掉,形成一段連接所述相鄰注液孔洞之間的溝渠,每個截水溝由若干段所述相鄰注液孔洞之間的溝渠首尾連接形成;
所述回填層的回填材料包括土壤,所述土壤來源于被挖掉的所述相鄰注液孔洞之間的坎;
所述排水溝的末端與河流相連接;
所述回填層包括斜發沸石層、珊瑚石層、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層,所述斜發沸石層、珊瑚石層、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層從下至上依次循環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材料還包括斜發沸石、珊瑚石和熟石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發沸石層的高度為80-150?mm,所述珊瑚石層的高度為100-200?mm、所述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層的高度為200-4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溝的溝槽表面鋪設有不透水的軟帆布,所述不透水的軟帆布固定在所述截水溝的溝槽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截水溝之間的距離范圍為2-5米。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溝的深度為20-40?cm,所述截水溝的寬度為20-40?cm。
7.一種如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在稀土礦原地浸礦采礦跡地控制污染物輸出的系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稀土礦原地浸礦采礦跡地的注液孔洞所在的位置確定所述系統包括的截水溝、排水溝的位置及流向;
(2)確定注液孔洞的回填層的上表面的位置,將回填層的上表面和地平面之間的阻隔所述相鄰注液孔洞的坎挖掉,形成一段連接所述相鄰注液孔洞之間的溝渠;
(3)利用包括挖掉坎的土壤的回填材料回填注液孔洞的回填層至確定好的回填層的上表面,回填后的上表面與步驟(2)得到的若干段連接所述相鄰注液孔洞之間的溝渠首尾連接成所述截水溝;
(4)沿著若干條截水溝的末端開挖排水溝,使得所述截水溝的末端與排水溝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回填注液孔洞的方法為:回填斜發沸石形成斜發沸石層,回填珊瑚石形成珊瑚石層、回填預混合的土壤和熟石灰形成土壤和熟石灰層,所述斜發沸石層、珊瑚石層、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層從下至上依次循環排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中聯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中聯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8203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廚余垃圾處理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物化結合土壤修復移動式裝置





